王海生给记者做了一笔测算,2012年全年预计用电4.5万亿度,按照8厘/千瓦时征收标准,可收可再生能源附加约为300亿元。2012年,风电发电量大约为1000亿度,需补贴部分约为200亿元;光伏上网电价项目估计发电30亿度,需补贴20亿元;生物质发电补贴需要补贴80亿元,总计约300亿元。
这也就意味着,2012年应收可再生能源附加收入刚好够2012年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需要。值得注意的是,此前的欠款以及2013年中国风电和光伏发电将持续增长,特别是光伏发电进入高速增长期,将给资金带来更大的压力。“国家计划于2013年底前支付2011年及以前的补贴。而2013年补贴需要预计是450亿元。”王海生说。
双管齐下
自2006年以后,我国可再生能源市场迅速启动,远远超出《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的预期目标,发电装机和发电量增长迅猛,造成补贴资金短缺。以风电为例,根据中长期规划,到2020年,全国风电总装机容量达到3000万千瓦。而事实上截至2011年底,我国风电累计装机已经高达4473万千瓦。
“在我国,规划往往是发展底线。因而,对于这种需要大量资金扶持的产业,对市场容量把握不好,很容易造成资金缺口。”上述专家对记者表示。
造成的结果是,符合国家各种政策规定、经国家能源主管部门核准的项目也最终拿不到补贴。
在采访中,一些专家对《能源》杂志记者表示,在过去几年间,风电快速发展带来的一系列隐患没有受到足够重视。目前,太阳能发展也遇到同样问题。
去年9月,国家能源局发布《太阳能发电发展“十二五”规划》,指出到2015年底,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100万千瓦以上。此前,对于“十二五”太阳能装机目标,已经进行了4次修改,从最初的500万千瓦到1000万千瓦,去年5月上调至1500万千瓦一直到9月份的2100万千瓦。
然而,就在规划出台的短短几个月内,对于再次上调“十二五”太阳能发展目标的消息一直不绝于耳。“2012年,金太阳项目总量大致是450万千瓦。为鼓励分布式发展,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申报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化应用示范区的通知》,每个省可以建设总装机容量不超过500兆瓦分布式发电示范园区,全国上线1500万千瓦左右。此外,地面电站项目总量能达到1000万千瓦。因而,事实上,政府审批项目已经达到3000万千瓦。”孟宪淦说。
在孟宪淦看来,政府只有做好发展规划,才能做好财政预算。“可再生能源法核心内容就是总量目标,也就是规划和计划,告诉大家一定时期内市场容量有多大。”
现实情况往往对发展量难以把控。在王海生看来,近期上调可再生能源附加费是大概率事件。
“将来趋势,不提高可再生能源附加不行,但是不能无限涨电价。不仅对老百姓生活有一定影响,关键是对工业生产的影响。在我国,工业电价偏高,如果提高附加,对工业企业发展很大损害,降低工业产品竞争力。”李琼慧分析道。
“当时设计8厘钱/千瓦时补贴标准时就知道不够用,但是有的时候没办法,电价如果上涨太多,影响CPI,因而受到很多因素牵制。”时璟丽对记者说道。
“发展可再生能源要考虑社会成本。国外发展的经验比如德国是政府给出补贴总量,在总量范围内实行一个电价,超过就降低或者干脆不给补贴。这样可以保证合法合规企业正常盈利,避免一窝而上。” 李琼慧建议道。
一端控制发展速度、另一端提高可再生能源附加,表面上看,两种手段双管齐下能够解决现实问题,然而操作中,并不容易。
理顺管理体制
在业内人士看来,除了电价附加外,还可以拓展多种资金渠道,除了国家财政可以每年为基金安排和提供一定数额的资金,也可以利用其他能源税费为基金注入资金,比如对化石能源征收税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