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作为市场化的另一大焦点,如何吸引投资也是决定中国能源体制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
中海油能源研究院首席研究员陈卫东表示,从宏观层面看,推进能源体制改革最重要的是如何吸引投资只有好的制度与政策安排才能引来投资。在资金充足的情况下,能源才能得到充分的开发与利用。
2012年8月,受伊朗不稳定局势与投资环境恶化等影响,中石油从伊朗南帕尔斯气田撤离。反观同样拥有南帕尔斯海上气田所有权的卡塔尔,却在过去10年间持续地在这块气田中开采天然气。陈卫东以此为例指出,“在卡塔尔不断获利的同时,包括法国、英国等在内的投资方却纷纷从伊朗撤出。可见,没有好的能源制度与投资环境,即使拥有充沛的资源也难以将之充分利用。”
然而,这一发展方向势必与目前具有一定程度垄断性的能源竞争格局形成冲突。陈卫东认为,垄断体制导致能源投资成本的高企以及投资的不灵活。如中国的煤层气储量非常丰富,但却一直没有发展成规模,归根结底都是垄断造成的。这种排他性的制度,导致资金很难进入。
有分析人士指出,改革中国现有的能源管理体制,尤其是放开对民营企业和民间资本在能源领域内的诸多不合理限制,是中国能源改革的关键。长期以来,中国的能源安全高度依赖由政府控制的三大国有石油公司,相反,大量有意进行国内外石油投资的中国民间资本和民营企业却迟迟无法顺利“入场”。“"中"字头国企凭借多年积累的资金、技术、人才、管理、政策、渠道等各方面优势,将很难放下身段与民资企业公平竞争。未来能源体制的改革势必会遭到国有企业、地方政府的阻挠,诸多措施能否实施还有待观察。若相关部门改革力度不足、惩罚机制不完备,能源体制改革之路将分外艰难。”上述人士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