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方风力发电网>聊市场 >行业分析 > 风电企业跑马圈“海” 并网难成盈利梦魇

风电企业跑马圈“海” 并网难成盈利梦魇

2013-03-02 来源:中国经营报 浏览数:3565

  “实际的海上风电装机总量估计不过30万千瓦左右。一期四个特许项目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开工,第二期招标也没有时间表,现阶段厘清程序,尽快拿到项目审批是这些运营方的头等大事。”上述业内人士表示。
  “摸清我国实际可用于风电开发的海域规模,继而实现海上风电规划与海洋功能区划对接是目前要做的首要任务,否则海上风电项目‘卡’在审批的现状恐难改变。”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施鹏飞表示。
  如果要按期实现规划目标,就意味着在剩下的3年中,仍有400万千瓦以上的装机空间。
  针对海上风电所特需的大兆瓦风电设备将成为这个市场中的第一战场,设计企业均跃跃欲试。
  1月4日,由国电联合动力技术(连云港)有限公司自主设计研发的6MW海上风力发电机组在山东潍坊风电场顺利并网发电,这也是目前国内单机功率最大的风力发电机组。
   歌美飒中国主席兼CEO何耐安则在采访中表示,为了海上风电项目已经准备了G11和G14两个分别为5兆瓦和7兆瓦的平台。
  “高成本是海上风电遇到的主要挑战。”维斯塔斯首席运营官JeanMarcLechene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海上风机的安装和运营成本比陆上风机高出一倍。因而降低海上风电的成本也成为未来将业务重点转向海上风机的维斯塔斯的新课题。最新的进展是V164的海上风电机组,单机功率由原来计划的7兆瓦改成8兆瓦。这一产品预计在2014年进行测试。
  甚至之前并无风电领域经验的三菱重工也开始觊觎这一市场。近期有消息称三菱重工正在用液压传动系取代机械齿轮测试一个风力发电系统,希望以此挤入此前被西门子和维斯塔斯所主导的市场。
  电力上网仍是挑战
  转向海上风电,不仅是政策的指引,也是众多风电企业的“突围”选择。
  “海上风电不仅成本高,而且国内开发经验极其有限,但是企业还是要去争取,不排除也是希望在资本市场上得到青睐。”上述业内人士表示。
    “难挣钱”几乎是所有风电企业的共同际遇。
  据彭博新能源财经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风电并网总量达到6083万千瓦,占全国并网总量的5.3%。虽然风电已超过核电,成为继煤电和水电之后的第三大主力电源,然而,中国风电发电量达到1004亿千瓦时,仅占到全部发电量的2%。
  行业领头企业华锐风电1月30日晚间发布公告,预计2012年度经营业绩将出现亏损,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9亿元左右。公司将原因主要归咎于宏观经济波动、行业及产业政策调整影响在手订单的执行;客户延迟付款,对公司财务费用和坏账准备产生了不利影响。
  而其中,“弃风限电”也被视作重要原因。弃风,是指在风电发展初期,风机处于正常情况下,由于当地电网接纳能力不足、风电场建设工期不匹配和风电不稳定等问题,将风机停止发电的现象。据统计,2012年中国总共限风电超过200亿度,相当于损失100亿元,这个数字比2011年增加了近一倍。
  2012年的亏损也让华锐风电在风电整机厂商的排名中退到了第三位。在由中国风能协会的初步统计披露的排名表中,与电网有关的企业都出现了名次不同程度的上升,从一个侧面反映,或许“涉电才好挣钱”。

【延伸阅读】

标签:

阅读上文 >> 内蒙古风电待解困局 输电,路在何方?
阅读下文 >> 国家鼓励技术开发 风电业开始迈向复苏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eastwp.net/market/show.php?itemid=15336&page=2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东方风力发电网

按分类浏览

点击排行

图文推荐

推荐聊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