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上工程投运前,上海每年的用电量中,有100多亿度来自三峡水电。借助向家坝—上海工程,上海一半以上的用电量来自清洁能源。流溢着绿色之光的“东方明珠”,成为世界上使用清洁能源最多的“绿电”城市。
同样从宜宾起点,与向家坝—上海工程比肩,一路延伸到华东的,是±800千伏锦屏—苏南工程。这个特高压大家庭中的“新成员”在2012年初夏两极低端投运,为大发的四川水电外送助力。
付涛是新疆哈密三塘湖地区马莲泉风电场的值长,值班室墙上挂着这一片的风电发展规划图。密集的线型、符号标着不同企业正在建设的风电场,块与块之间的距离已经很接近。
近年来,新疆每年大约并网10个风电场,增长很快,而且基本建好了就能并网。可是,从长远来看,新疆虽然地域广阔,但用电方面却是全国数得上的“小网”,新疆一年的用电量也就与长三角一个城市相当。建设大型风电基地,电送给谁用呢?制约新疆风电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正是电力消纳问题。
2010年11月投运的750千伏新疆与西北电网联网工程,让新疆电网第一次有了750千伏电压等级,第一次与内地电网联结起来。可是,仅这一条电力通道的容量,并不能满足强劲电力的外送需求。2012年5月13日,哈密南—郑州±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开工建设,输电能力将达到800万千瓦,有了这样一条电力高速路,风电再也不用窝在家里找不到买主了。
哈密地委副书记张文全这样评价:“特高压不是一条普通的输电线路,而是空中的政治线、经济线、稳定线、发展线。”
当今世界,三大核心资源之一就是能源,而能源运输,绝不是普通的物资运输可以比拟,能源的运输效率和利用效率,关乎国家战略安全。这是一道题:打开中国地图,如何能在“资源”与“需求”中间,求证一条最佳的“辅助线”?
特高压可以。从2009年“特高压元年”开始,无论是交流还是直流,特高压电网开始发挥其远距离水火互济、各种电源互补调节、大范围优化配置资源的作用。
站在历史长河中考量,2012,在中国电力发展史上有诸多值得铭记之处。这一年,中国成为风电第一大国,国家电网并网风电超过5000万千瓦;这一年,水电罕见大发,四川电力外送写下新的历史纪录;这一年,在全国率先完成了百万千瓦光伏发电基地并网,国家电网并网光伏发电比上年增长5倍多;这一年,是特高压建设的关键年,新的交流、直流工程接连获得核准开工,皖电东送、哈密南—郑州、溪洛渡—浙西工程建设正酣。
未来,中国能源发展方式转型步伐稳健。
图:国家电网公司特高压输电工程。
●特高压能破解我国能源供给和需求逆向分布的难题
●特高压是实现我国能源资源大范围优化配置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