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方风力发电网>聊市场 >其他市场 > 人民政协报刊发聚焦特高压系列文章

人民政协报刊发聚焦特高压系列文章

2013-03-06 来源:国家电网 浏览数:732

   加快特高压电网建设,在更大范围内消纳风电是解决内蒙古风电快速发展的金钥匙   


  中国工程院院士黄其励
  多少年来,“天苍苍、地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描绘了内蒙古草原的美丽风光。而今“塔架高、银线长,风吹机组发电忙”,成了由农牧乐园向工业强区发展的缩影。高耸的风机把太阳的无私馈赠,变成经济发展、人民幸福的绿色动力;风能由只能使云移草动的过路风,变成人人喜爱的“摇钱树”和“绿宝石”。这些年来,在国家政策推动下,内蒙古风电快速发展,成了我国风电领域的排头兵和领跑者。但是,随着风电规模迅猛增加,内蒙古等部分风电装机聚集地区的风电消纳越来越困难,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内蒙古草原的“风”再次成为焦点。
  一、我国风电快速发展,内蒙古是“排头兵”
  大力发展新能源是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2012年,全国并网风电达到6083万千瓦,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我国用5年半时间走过了美国、欧洲15年的风电发展历程,实现了装机容量从200万千瓦到5000万千瓦的跨越。国家电网调度范围的并网风电5676万千瓦、年发电量968亿千瓦时。近6年来,国家电网并网风电容量年均增长76%,发电量年均增长85%,成为全球风电规模最大、发展最快的电网。根据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2015年我国风电装机将达到1亿千瓦,2020年将达到2亿千瓦,风电发展潜力十分巨大。
  内蒙古地区风能资源十分丰富。据统计,风能资源总储量达到13.8亿千瓦,技术可开发量3.8亿千瓦,占全国的50%以上。在国家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的战略指导下,内蒙古风电发展走在了全国前列。2005年,全区风电装机只有16.6万千瓦,2011年初突破1000万千瓦,成为全国首个风电并网装机突破千万千瓦的省份,2012年达到1634万千瓦,年均增速93%,内蒙地区并网风电占全国并网风电的28%。根据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开发局的规划,预计到2015年,内蒙古并网风电装机将达到3300万千瓦,其中蒙西2000万千瓦,蒙东1300万千瓦。
  “依靠大电网,依托大市场”,内蒙古地区风电运行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蒙东、蒙西风电装机占当地电力总装机的比重分别为32%、22%,达到或超过了丹麦、西班牙、德国分别为28%、21%、17%的世界先进水平;蒙东、蒙西风电发电量占地区用电量比例分别达到28%、12%,与世界先进水平的丹麦、西班牙、德国(分别为28%、16%、8%)旗鼓相当。这除了取决于中央、地方两级政府的重视和政策支持外,重要的原因是充分发挥了蒙西~京津唐电网之间4回500千伏联网线路和蒙东~东北主网之间8回500千伏联网线路的输电能力,扩大了内蒙古风电消纳范围,使更大范围分享到了内蒙古的绿色风电,提高了内蒙古风电的利用效率。2012年5月14日,蒙东电网风电日发电量占比达到72%,其中1/2风电电量由东北三省电网消纳;2012年4月26日,蒙西电网风电日发电量占比达到28%,其中1/3风电电量由华北电网消纳。在东北和华北电网的积极消纳下,内蒙古风电累计发电量达到847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准煤305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650万吨,节能减排效果十分显著;同时带动内蒙古地区风机制造企业增加销售收入,2010年达到120亿元,带动就业6000人以上;加快农牧区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促进脱贫致富和保护生态环境。类似北欧四国电网互联,互相消纳其他国家各自优势的季节性可再生能源一样,我国东北、华北地区与蒙东、蒙西地区电网的联网,支撑了内蒙古风电的发展,为我国风电事业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二、我国风电大规模发展面临市场消纳瓶颈,内蒙古风电消纳问题愈加突出
  风电具有随机性、波动性、时空不均匀性的特点。在全国范围内,风电资源和用电负荷的逆向分布,决定了大风电基地的风电电力必须外送;从一个地区看,风电发电和用电负荷的反调节特性,决定了需要配套相应的调峰电源来吸收和平抑风电发电的波动,使地区的总发电量,能动态满足用电负荷变化的需求。接入电网的风电规模越大,需要的调峰电源越多,电网运行难度相应增加。
  近两年来,我国部分地区风电消纳问题愈来愈突出。据中国风能协会统计,2012年全国弃风电量约200亿千瓦时,约当于700万吨标准煤,风电平均利用小时数比2011年有所下降,个别省(区)风电利用小时数下降到1400小时左右。据国调中心的调查,2012年国网公司经营区域内风电全年累计限电量达95亿千瓦时,增长65.04%,其中,东北地区风电限电较为严重,占总限电量的72%;省级电网中蒙东电网限电最为严重,占整个东北地区限电量的50%。
  究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电源结构性矛盾突出,系统调峰能力不足是风电消纳受限的主要因素。我国电网中可灵活调节的电源不足。“三北”地区电源结构均以火电为主,东北、华北地区火电比例分别超过80%、90%,而且火电装机中一半以上是供热机组,抽水蓄能、燃气电站等灵活调节电源比重不足2%,特别是冬季供热机组要确保地区供热需要,“以热定电”,基本没有调峰能力。二是我国风能资源富集地区远离负荷中心,难以就地消纳。我国风能集中在“三北”(西北、东北、华北北部)地区,目前“三北”地区风电装机已到4814万千瓦,占全国的79%。蒙东、蒙西、甘肃、冀北是“三北”地区中风电发展最快、规模最大的四个地区,其风电装机占全国风电装机的50%,但用电量仅占全国的10%。尤其在风电装机聚集地区,用电负荷增长速度明显落后于风电装机的增长速度,进一步减小了风电就地消化的空间。如东北电网2012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为3.03%,而风电装机增速为17%;预计2013年,东北电网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4.25%,远低于风电装机19%的预计增速。国家规划重点建设九个大型风电基地,计划到2020年风电装机1.69亿千瓦,占全国风电规划装机的85%。其中七大风电基地位于“三北”地区,占全国风电规划容量的72%,而当地用电量仅占全国的15%。风电电力的市场消纳问题将越来越突出,已成为制约我国风电发展的最大瓶颈。

【延伸阅读】

标签:

阅读上文 >> 加快特高压电网建设,在更大范围内消纳风电是解决内蒙古风电快速发展的金钥匙
阅读下文 >> 世界输电难题如何破解?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eastwp.net/market/show.php?itemid=15371&page=7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东方风力发电网

按分类浏览

点击排行

图文推荐

推荐聊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