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林超也介绍,东汽的重振计划,一是要改善市场营销工作,进一步适应风电产业特征;二是提升研发能力,提高风机技术性、经济性,降低成本,增强核心竞争力。
但是,重振会不会像他们想象的那么容易?张林超也坦言,影响的消除及信心恢复需要一定的时间。
华彩咨询公司总裁白万纲把风机制造企业分成了两类,一类是以金风、华锐为代表的民企,一类是以东汽为代表的国企。
“无论是金风还是华锐,民营企业做风机,风机消化不了的时候,就跑去做下游,投资风场,自己消纳多余的风机。但东汽是个纯粹的制造商,制造和产业经营完全是两回事。特别是产能对外消化不了,价格上没有明显优势后,就只能减产了。”白万纲说。
白万纲认为,东汽风电板块的扩张与一般国有制造企业的路数类似,即对既有的存量信息、产品信息和产能分布,每个人都会去追求更好的表现,但是对增量的探索却没有那么积极。
“当时他们觉得钢铁采购本身的采购量大、价格低,工程师、焊工、生产场地有很多,可以直接挪过来用。东汽属于剩余资源、富裕资源利用型的产业延伸,而金风等企业是看中产业前景后的产业型赌博,是完全不同的。”
那么,东汽重振市场到底有多难?仁达方略咨询公司总经理王吉鹏说,东汽可以把销售的重心向高原、低风速地区发展。当前,一二类风区都被瓜分殆尽,再加之三北地区频频限电、弃风,故而对这类风机的需求量也在减少,对整机商而言竞争激烈到只能依靠压价来获取市场,得不偿失。一种看似最为实际的布局就是向资源条件不是很好的高原和海上发展,即“上山下海”。
施鹏飞提醒说,南方风电开发的另一个重要前提,是比北方更优惠的0.61元/度补贴电价;再加上低风速机型的研发、风电技术的进步,使得原先不具备开发条件的风场“变废为宝”。
机型选择上,早期进入南方风电市场的机型与内陆并无二致。但高原、低风速风机要求解决空气稀薄、风速慢的问题,于是出现了更长叶片、更大扫风面积以应付发电出力不足的新机型。东汽就研发制造了用于高原的FD93机型。
据了解,新兴的云贵地区风电开发中,东汽属于进入最早的三家企业之一,拿到的项目也多,比新进入的南车、明阳、三一等企业有较大的优势。或许,这片新兴市场会成为东汽重振的转折点。
在如此冷淡的行情下,东汽的一举一动都会备受关注,或许,东汽将敦促中国风电进行一场大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