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方面
1.风电机组质保期不断延长。从开始的2年发展到现在的5年(甚至最长要求8年),风电场运营风险、成本从业主逐步向风电设备供应商转移,造成巨大企业资金压力。
2.企业三角债。部分企业在合同签订后项目执行时付款能力及信用较差,对风电设备供应商资金运转影响较大。
3.紧缩政策。目前银行采取紧缩政策,部分开发商在风电前期投入资金上较为困难,不断要求风电设备供应商采取融资、合资、设备入股等方式给予其支持,使企业自身投资风险加大等。
4.价格战。在融资困难的情况下,降低成本成为风电投资企业的首选,低价格采购策略不可避免的把成本压力传递到整机企业上,进而下传到零部件企业,导致整个产业链都拼命降低成本。产品价格下降是市场竞争的结果,但是价格的下降在一定程度上有一个安全边际,即质量成本的问题,与价格战相伴随的是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的问题也就随之而来,这对风电产业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消极的影响。
体制问题
央企在同民营及股份制企业的市场竞争中,从资金支持、营销手段、灵活反应等多方面都处于不利地位,只有在确保机组的先进性、不断提高质量及售后服务水平上才能长期生存发展。
针对以上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应对措施:
1.从宏观政策层面(包括人财物等多方面),继续加强对东汽这样国内优秀的中央企业的帮助与扶持,以便保持企业健康发展,对于运行机组能够提供持续的产品服务。
2.制定政策限制地方保护主义,规范国内风电项目招标。
3.协调同五大电力及各省大公司的关系,进行央企强强联合多方位合作,共同长期稳定发展。
4.为保障风电技术不断进步,在风电技术发展和新产品研发上给予资金支持等。
5.加快电网建设速度,特别是加快跨省区送出线路的建设步伐,是解决大量限电的出路,也是符合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对清洁能源规划和国外风电发展规律的。
6.海上风电发展前景广阔,由于技术、试验、场地等各方面条件制约,国内装机困难重重。希望出台相关政策积极引导,并建立国家级试验基地或示范风场。
7.尽快落实机型的规范,防止各家厂商进行掩埋式竞争,即后出机型的风轮直径就可以比以前投入市场的机型略长,造成无序竞争,机组的销售寿命非常短,造成企业的巨大浪费。在机组额定功率一定的情况下,风轮直径不断加长,这样实际是对能源的极大浪费,需要国家层面要对技术开发提出指导意见,而不是让企业铤而走险。
希望国家相关部门深入研究尽快落实解决制约风电产业健康发展的问题,使得风电产业及市场尽快走向成熟。
面对严峻的风电市场,东汽人不仅有信心更有决心做产业领域的领跑者和长跑者,作为国内重要的电力设备制造企业和风电设备供应商,东汽已经具备整机、各类部套部件研发和制造的实力,形成完备的风电产业链条。加快产品开发以适应不同的需求;通过国际认证提高设计水平并且使产品走出国门;狠抓质量管理,提升风电用户的满意度;创新服务模式,提升风电服务效率效益。东汽衷心希望能在国家相关部门的整体规划和统一领导下,积极配合国家风电产业发展的战略方针,为推动风电产业和国家经济发展贡献我们的全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