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龙源给出的解决方案是,内蒙古经信委批准该火电厂多发一些电,以弥补损失,但问题是,如果这个火电厂多发,其他的火电厂或风电场就得少发,这在经济学上是个“零和博弈”,即让你赚了必然让别人去亏。
北方龙源认为,风电直供火电厂的项目中,火电厂一方看不到好处,很难有双赢的方案。
电价和计划电量的问题还没有解决,要钱的地方又来了。此前,风电场与火电厂之间没有电缆连接,示范项目则需要架设新线路,此项目的风电场与火电厂距离30公里,这在实际中还算是非常近的,每公里架线投资120万元(根据当地地形),30公里的总投资为3600万元,加上附属设备,则会达到5000万元。只有规模足够大的风电场才能把这部分投资消化掉。
即使以上所有困难均可迎刃而解,在北方龙源看来,示范项目的推广也成问题。沙德格项目的风电场、火电厂、用电户三者距离如此之近的案例实属少数,多数风电场都远离居民区,难以实施风电供热、风电直供高耗能企业的方案。
如果把示范项目放到整个弃风限电严重的“大电源、小负荷”地区来看,如吉林、内蒙古,当地的火电厂、热电厂已然超过需求量,风电多发则必然导致火电少发,内蒙古电力公司总经理张福生很形象地把风电和火电的调度关系比喻为“风大火小,风小火大,风进火退,风退火进”。然而示范项目却并未解决两者根本经济利益矛盾。
在北方龙源看来,这还需要大的可再生能源观念的建立及现有电力运行模式的突破。风电资深专家杨校生说:“什么是优质能源?清洁、永续使用的能源才是优质能源。观念不突破,问题就不好解决。”(记者陆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