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成立大学储备人才
“中国风电行业起步晚,行业规模较小,风电人才体系未建立。”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委会秘书长秦海岩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人才培养是分层次的,既有高端研发人才,工程师,也有工人,制造企业工人,运维人员等。”
秦海岩指出,风电场运维人员的培训已迫在眉睫。“当今风电场缺乏专业的运维人员,建设施工人员、吊装人员和维修人员都是从相关行业过来的,由一般的技校培养。但风电有特殊性,近年来吊装和调试过程中出现了人员伤亡等重大事故,主要是因为违规操作。”秦海岩说,“而违规操作的主要原因是不了解风机原理。吊装涉及自然风,要注意什么风力下可以吊装。安装调试也存在安全问题,例如调试叶片应该顺桨刹车。而如果调试的时候没有顺桨刹车,突然来了阵风,再加上没有并网复合,就出现了飞车事故。”
现在主要是制造企业负责运维工作。而保修期后的运维工作由开发商负责。国外则是开发商负责开发投资,制造企业负责运维工作。我国风电行业未来还会有大发展,如此多的风机,需要大量的运维人员。运维人员的培养很关键。应该要加强安全培训。培训也要有针对性,不同企业的风机不同,控制策略和安全保护都不同。
“外国企业很重视培训。维斯塔斯在顺义区就有培训中心,调试人员要经过培训才能上风机,至少要保证安全。” 秦海岩说,“当今中国对运维人员的培训不足,风电人员专业程度不够。培训标准由各企业自主制定。而国际上对风电培训有严格要求,培训体系、设施、管理、教学大纲都有标准。”
值得庆幸的是,近年来企业自身的培训能力也在上升,比如三一风电、金风科技、东方汽轮、龙源电力,专门成立了自己的大学,形式也有所不同。三一是面向所有的高中生进行招生,走技工培养路线。金风大学则是以培训为主,即对本公司和上下游企业进行人员培训,形成了36个科目的知识树,并号称打造“风电行业的黄埔军校”。
人才培养切勿急功近利
当今风电装机容量的增速仍然较高,需要吸纳大量人才。
华北电力大学是最早开设风电专业的学校。华北电力大学可再生能源学院常务副院长刘永前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风电人才培养的难点主要在于风电的跨学科特性,既需要机械知识,力学知识,还需要空气动力学等相关知识。不仅要培养综合性创新人才,适应国际化要求,同时也需要对风电系统有全面专业的了解,在全面扎实的基础和专业教育中找到平衡点。”
“事实上,中国主要缺乏的是自主设计研发人员和高级技术工人。”西北工业大学动力与能源学院研究所所长廖明夫教授说。据记者了解,意在培养适应行业需要的“高端人才”的西北工业大学在开设的风电专业课程上也结合航天、航空、航海的“三航”优势,建立了风能与太阳能系统与工程学科,培养技术骨干和研发工程师。
“风电人才就业状况极好,不存在就业难的问题。”廖明夫强调,“人才的培养是长期过程,不能急功近利。“希望企业要有耐心,为学生提供成长的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在实战中学习,切勿急功近利,要求学生一到企业就能设计出一台风机,这也不符合人才培养的规律。”
廖教授认为,学校还应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聘请德国专家来讲授风电专业的核心课程,同时邀请风电企业中的技术人员到学校介绍实际经验,提高学生对实际操作的认知水平,增强学生的研发能力和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