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分散式风电开发或将提速
分散式接入风电的特点是结合资源特点灵活确定项目建设规模,多点就近接入110千伏及以下的低压配电网,从而实现分散风能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就地消纳。
由于风机切入切出对微电网的冲击很小,潮流的改变很流畅,可以真正做到有风发电、无风不发电。配电网出现故障时会影响发电量,但即便如此,还可以两回路轮流送出,没有弃风限电的情况发生。分散式风电接入配电网,经实践运行证明,不会改变110千伏主电网的运行方式,因此调度管理的难度并不大。
7月中旬,《贵州省分散式接入风电开发方案》编制完成并取得国家能源局的复函,这是全国首个获得国家能源局批复的省级分散式接入风电开发方案。前瞻产业研究院分析师朱倩认为,该方案的出台意味着地方分散式接入风电开发建设项目将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高速发展背后忧虑多
在全国新增装机总量快速增长的背景下,一些地区却频频出现弃风限电的现象,我国当前风电产业的发展逐渐陷入“畸形”状态。
2012年全国弃风电量约为200亿千瓦时,风电平均利用小时数相比2011年有所下降,个别省区风电利用小时数下降到1400小时左右。200亿千瓦时电量相当于浪费了670万吨标煤,直接损失超过100亿元。
图表2:2008-2012年中国风电累计并网装机容量(单位:MW,%)
由于前期发展过于迅猛,风电设备制造商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设备方面,产量也在不断增加,已经严重超过了市场需求。
·产能过剩,都是地方政府惹的祸
2012年中国主要风电设备制造行业产能已达到30GW瓦以上,但当年国内新增风机装机容量仅为18GW,国外市场始终未有效打开,这导致国产设备四成以上的产能处于闲置状态。前瞻预计,2013年上半年中国的风电设备综合产能闲置率超过60%。
企业无法破产,继续制造严重的过剩产能,始作俑者是政府经济规划部门,与行业主管部门。
地方政府成为过剩产能的最大保护伞,成为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负能量,为了本地GDP、就业、金融稳定,由此导致的结果是该破的不能破,该进的不能进。实际上这些企业并不能带来当地税收的增长。
·突破瓶颈寻出路
“弃风”频频出现,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风电发展速度比较快,整个产业链规划不完善;另一方面,“三北”地区电源调节性能不好。现在风电主要是当地市场消纳,风电具有随机性、间歇性特征,属于波动性电源,这就要求常规电源的调节性非常好。但“三北”地区是供暖期,普遍火电占的比重比较大,火电是热电联产,这就减弱了风电的调节能力。虽然我国风电制热技术已经足够成熟,但从政策体制上,风电供暖的成本比火电要高近一倍,因此成本问题还有待解决。
此外,政府也应该大力鼓励风电供暖,并且要在扩大风电消纳方式上继续下功夫,以此来彻底解决弃风问题。重点要加快电源电网建设,加大力度建特高压电网,把不能就地消纳的电大规模输出,把“三北”的风电送到“三华”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