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评级下调之所以会引发价格大幅波动与机构不得已的操作有很大关系。对于公募基金来讲,债券评级降至AA以下,意味着产品无法达到合同的要求,决策人就需要将其调出投资组合,即使价格下跌也只能选择割肉。
而且,交易所场内交易的债券如果评级低于AA级,该债券将会被调出质押式回购标准券库,该债券将不再具有场内市场质押式回购融资的功能,将会直接影响投资组合的杠杆比率,一些高杠杆比率的投资者也需要将这些债券调出组合。更为严重的是,如果发债主体连续两年亏损,该公司债将面临退市风险,债券将无法在场内交易,这对流动性有要求的机构来说显然是无法承受,这也是为什么超日债和之前的海龙债在停止交易之前,债券价格都大幅跳水的直接原因。
无论问题如何,市场最为纠结的还是首例债市违约案何时爆发,曾经严重资不抵债的山东海龙的海龙债有可能成为国内首个债市违约案例,却由于当地政府的出手而安然度过。就目前上述债券发行主体所处的情况来看,都要明显好于昔日的山东海龙。
目前,已经从7月8日起正式暂停上市的超日债正在向下一个海龙债“迈进”。*ST超日(3.08, 0.06, 1.99%)(002506.SZ)不但连续两年亏损,而且2013年上半年继续预亏逾4亿元,仅靠公司自身的太阳能业务,扭亏基本无望。但随即就出现公司重组的各种传闻,公司也在债券退市公告中表示,无论公司债券是暂停上市还是终止上市,公司都将严格按照原募集说明书等相关公告中约定的时间及方式进行债券的派息及到期兑付等工作。
对此,宏源证券(9.58, 0.08, 0.84%)固定收益分析师邓海清就认为,近年来在债券市场“泥沙俱下”的井喷式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信用事件均以地方政府兜底而化险为夷,政府隐性担保造成了市场风险意识的缺失。但是,随着企业资质的逐渐下沉、发债规模的不断增加,政府兜底的风险也将越来越大。而且,地方政府自身债务也在逐渐增加,在经济弱复苏的背景下,地方政府能否有实力继续为产业债信用事件提供化解途径存在很大疑问。
信用债违约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悬挂在市场参与者的心头,但始终是“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至少,从近期一系列的事件可以看出,作为隐性担保人,政府从未远离这个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