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方风力发电网>聊市场 >其他市场 > 三一高调“抗美”下的暗伤:时机不对 策略存疑

三一高调“抗美”下的暗伤:时机不对 策略存疑

2013-08-19 来源:《国企》 浏览数:1192

  国企的美国攻略
  一直以来,相较于民企,红字头背景的国企海外收购更加困难,美国政府一般持反对态度。这对国企实施“走出去”战略、开拓美国市场十分不利。
  “美国难免将企业行为上升到政治层面,这与两国关系、经济发展状况等有关系。”赵家俊认为,在美国眼里,并不认为我们是完全市场经济的国家。甚至对于三一重工这样的民企,都戴有色眼镜来看待。他们认为三一并不是一个纯粹的企业,而与政府关系密切。
  记者翻看外媒的诸多报道,创始人梁稳根的党员身份和他在党内的活跃都是许多外媒关注的重点。就在最新一期《财富》英文版中对三一重工的报道,依然会浓墨重彩地描写他的党员身份和党内影响力。企业与政府的紧密关系,往往会触动美国的神经。三一重工的风电项目被叫停就因美方认为三一可能是借助商业行为为中国探取美国核心机密,对美国国家安全有潜在威胁。对于国企的戒心,可想而知。
  经验表明,在美国经济繁荣时期,对于中国企业的环境较为宽松。但在美国经济不振、失业率居高不下时,美国首要保护本国企业、保障本国就业,贸易保护主义就会抬头。“这一时期中国国企在美国开拓市场时必须越加小心谨慎。”高艳秋对记者说。
  也正因此,国企的海外拓展更需要讲究前期的准备和策略。
  “首先是全球战略规划。美国并非所有行业都难进,要进入一个市场,要有全局性的企业国际化战略安排,视企业具体需求而定,视产品市场和自身优势而定,而非盲目跟随,一定要选准恰当时机。其次,进入市场前要做充分的商业文化研究和基础信息的积累,了解美国的商业市场游戏规则、标准、技术动态、环境、行业信息、国家政策、法律、资产动态、目标客户群等内容,越详尽越好。这是决策的基础和支撑。再次是要有科学的决策机制,进行深入的风险评估。”周兰栋对记者表示,这些都是基础准备工作,除去不可控的政治性因素外,准备越充分进入市场的障碍就越少。
对于“走出去”的国企而言,准备过程中最易忽视的是国际企业形象的建立。
  “企业的国际形象不能太‘红’,一定要把自己放在国际性企业的角度上。国企的前提是企业,而非国有化属性。”在周兰栋看来,国企当下的国际形象在描述上亟待改进。他举例说,在某家国企的英文网站上,一把手的照片背景中红旗飘扬,党委书记的头衔出现在简介中。这种党内职务的展示不会为“走出去”加分,尤其对于美国这样仍存在政治意识形态偏见的市场。

【延伸阅读】

标签:

阅读上文 >> 电网配套建设滞后 西部新能源疾进遭遇困局
阅读下文 >> 风电“统一规划”难解风电“弃风”问题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eastwp.net/market/show.php?itemid=17002&page=6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东方风力发电网

按分类浏览

点击排行

图文推荐

推荐聊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