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方风力发电网>聊市场 >行业分析 > 风电“统一规划”难解风电“弃风”问题

风电“统一规划”难解风电“弃风”问题

2013-08-21 来源:中国能源报 浏览数:1373

  并且,笔者认为,中国风电光伏设备产业的“产能过剩、重复建设”问题跟标杆电价支持政策无关。这一激励政策并不会给间接的设备制造商带来任何“确定性”收益,制造商面临的竞争是很激烈的。这种情况下,制造商的大幅度扩张,跟传统中国其他行业,比如钢铁、甚至基础设施行业的“产能过剩”无异。那些行业是不存在类似标杆电价制度的。这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模式与体制问题,需要更多的从政府与市场关系中找答案。
所谓“统一规划”难以解决风电“弃风”问题
有人建议“统一”风电与电网的“规划”,笔者对此持完全不同意见。照此理解,似乎是风电的发展节奏与规模要按照电网能够提供的“能力”安排。那进一步的问题就是,电网能够提供的“能力”是如何确定的?如果风电与电网需要“统一”规划,那风电与设备制造需要不需要,设备制造 跟螺钉螺母需要不需要?
  “统一规划”政策上的根本问题,是混淆了“风电”发展的“目标”与“途径”,混淆了短期与长期。风电目标的确定,应该基于节能减排目标的需要。风电目标要实现,其他的条件,包括技术能力、生产能力、接网进度、充足的调峰备用资源都是需要进一步提升的“条件”。对于一个具体的风电项目,的确电网接入与风电建设是“统一”的。事实上,电网接入是风电建设可行性报告的重要一节内容,这是短期具体建设项目层面的内容。而从中长期来看,电网的规模、结构、特点都在变化,电网作为公共基础设施,需要作出改变以适应风电的发展。
  “统一规划”从理论上也不具有可行性。光风电一个内生的变量其不确定性都非常之大,所有电源形式的内生如何去确定各自的发展规模与节奏?在理论上,的确是可以基于成本最小方案来模拟,但是理论本身的完备在数据与约束的模糊性下求变几无作用。环境约束如何选取,排放成本如何评估,各种电源全成本(而不仅仅是财务成本)如何衡量都是个大问题。在笔者看来,风电的全社会成本比火电要小得多,如果按照这种方法论,火电的份额应该是零。
  过去,我国曾经出现过大量的4.95万千瓦的容量现象。究其原因,在于规避中央政府的审批。有人将这一现象看做“无序发展”的乱象。那么试问:如果没有这个“口子”,最初的可再生能源“十一五”规划得以严格执行,那中国2010年的风电装机规模也就500-1000万千瓦,风电机组能否取得如此大幅度的成本下降?1000万千瓦风电可能不会有“弃风”问题,但是风电产业的发展要滞后太多,陷入“自我锁定”的困境当中。正如对“计划经济”的形容一样,“计划经济的确没有经济危机,因为它每天都是危机”。
 

【延伸阅读】

标签:

阅读上文 >> 三一高调“抗美”下的暗伤:时机不对 策略存疑
阅读下文 >> 分布式发电有望实现整体推进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eastwp.net/market/show.php?itemid=17019&page=2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东方风力发电网

按分类浏览

点击排行

图文推荐

推荐聊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