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城市,地处吉林省西北部,嫩江平原西部、科尔沁草原东部。8月下旬,当记者跟随“中华环保世纪行”采访团来到这里时,只见一望无际的玉米和水稻即将成熟,还有红红的高粱、金黄的向日葵……
不过,如此丰收的景象并没有让白城市政府副秘书长孙晓东感到舒心,他表示,希望白城市能被列为承接国家高载能产业转移园区,鼓励支持其发展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铁合金(工业硅)、钢铁、电解铝、烧碱、碳纤维、云计算等传统和战略性新型高载能企业入区。
铁合金(工业硅)、钢铁、电解铝、烧碱等都属于高能耗、高污染“两高”产业,作为一个农业大市,白城市为什么期待发展这样的产业?
——新闻调查——
风电企业发电项目不上亏,上也亏
孙晓东说,发展高载能产业是为了促进风电在白城本地消纳,“将能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形成能源自产、自销、自强局面”。
原来,白城是吉林风电开发最早的地区,洮南向阳风电场是全国第一个提出并规划建设的百万千瓦风电基地。截止到2012年末,全市风电并网装机容量达238.5万千瓦,发电量为28.8亿千瓦时,占白城总发电量的34%。
据测算,白城可开发风电面积6865平方公里,可开发装机容量2280万千瓦,年可发电460亿千瓦时,风电发展还有很大空间。
“但从2010年开始,随着热电联产机组和风电装机的增加,弃风问题开始出现。”孙晓东说,2012年白城市风电利用小时数仅为1407小时,与可研报告中设计的年发电2100小时相比,风电场全年弃风在30%以上。
如此严重的“弃风”限电问题,让风电场遭到巨大损失,左右为难。华能洮北风电场总工程师张维龙说,洮北风电场盈亏平衡点在年风电场可利用1560小时左右,但2012年风电场可利用小时下降到1420小时,处全国最低水平。然而华能洮北风电场规划装机容量20万千瓦,到目前为止,已建成的三期工程,共投产容量14.84万千瓦,原计划第四期工程在2014年开工建设。
“风电主要是一次性投资,而且数额非常大,剩下的是后期维护费用。风电场租的场地、架设的线路和设备、修整的道路等都是按规划的四期装机量来计算的,投资都已经下去了。现在困境是,前三期工程已经无法全额发电了,按照规划再上5万千瓦工程,被限发的风电量会更多,企业亏得更多;但不上的话,企业依然亏得更多。”吉林省能源局新能源处孙锐说。
——核心关注——
清洁的风电,高耗能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