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使能源供需矛盾得到缓和,一直绷得很紧的煤、电、油、运矛盾得到很大缓解,为能源行业“休养生息”,解决一些深层次矛盾提供了重要机遇期。同时,资本价格的下跌,也对投资人的信心起到了很强的推动作用。
根据EZCapital的报告显示,全球有9%的能源投资是在中国,而截至2006年,中国大约16%的电力来源於可再生资源。到2020年,我国将以可再生能源的占比提高至23%为目标。毫无疑问,仅仅从电力来说,16%~23%的增长空间就已经提供了一个巨大到惊人的新能源市场。这也势必会掀起新一轮的投资高潮。
面对如此广阔的市场前景,最先进入的是产业资本,以发电设备制造业为例,东方电气、上海电气、北京重汽等一批国家传统装备制造企业陆续进入该领域,并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另外,来自长三角、珠三角的民间资本对风电市场表现了浓厚的兴趣,也正在陆续进入该市场。在产业资本的带动下,早已对TMT产业投资失去耐心而寻找出路的VC、PE资本,开始大规模的关注风电行业的投资。
然而,目前我们对风电行业的投资还集中在“设备制造”这样的产业链低端环节,随著各路资本蜂拥进入该领域,产能急速扩大,许多业内人士开始担心,风电设备制造业已有过热倾向,盲目投资有可能造成产能过剩。
美国总统奥巴马上台后马上力推新能源的刺激政策。“奥巴马利用经济低迷的时机,大力发展新能源,如果他们成功了,未来的能源格局将被美国所主导。”原国家发改委能源局的局长徐锭明表示,不管是太阳能,还是风能,这些新能源都是全球共享的,“你无法独占它,只有科技才能利用它。”
这意味著,在未来的能源格局中,油气、煤炭等常规石化能源可能将不再是群雄逐鹿的焦点,相对应的,随著新能源替代常规能源历史进程的推进,谁掌握了先进的新能源设备和技术,谁就拥有能源领域的话语权。
然而目前在我们的风电市场当中,2.0-3.0兆瓦的风机已成为欧美发达国家的主流机型,但风电行业巨头如Vestas、Enercon等国际著名风机生产企业为保持其技术的垄断性,并不愿意输出2.5兆瓦以上级风机制造技术,也没有在国内设立合资企业。因此,我国风机制造商多数都采取购买国外风机公司生产许可证的方式,引进的机型主要集中在1.0-1.5兆瓦。因此,如何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研发先进的能源设备和技术,成为目前所有企业和投资人最关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