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设备行业一兴起就陷入了产能过剩的泥沼。去年风电设备市场需求只有1200多万千瓦,比最高时降了1/3。市场需求的急速萎缩导致价格战,国产风电设备从每千瓦6500元一度滑落至3500元,近60家生产企业被市场淘汰出局,能批量装机的企业只剩下15家。
但在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旗下重庆海装风电设备有限公司,却是一番蒸蒸日上的景象。今年上半年,海装风电新增装机容量同比增幅高达154%,在此基础上,新接订单又增长了10%。为什么海装风电能逆势上扬?身处产能过剩行业,企业当如何坚守?记者带着这个问题走进了海装风电公司。
走稳走好再走快
“欲速则不达。在售后力量跟上之前,我们宁可少接一些订单”
在前不久召开的半年工作会上,海装风电销售部报告了喜讯—上半年新接订单增长了10%。在产能过剩的当下,这算是不错的成绩了。但中船重工总经理助理、海装风电董事长杨本新并没有显得很高兴,反而严肃地问:“我们准备好了吗?”
“欲速则不达。如果放开接单,订单再多些也没问题。但售后服务人员培训还需要时日,在售后力量跟上之前,我们宁可少接一些订单。”杨本新说,“海装风电成立伊始,就是奔着做百年企业去的。我们宁可眼下步子慢一点,也要保证竖一台风机就立一个标杆。”
稳扎稳打,是海装风电在自身成长过程中总结出的经验。中船重工下属重庆齿轮箱有限责任公司,是中国最早的风电设备零部件供应商之一,中船重工因而早就嗅到了风电行业的发展机遇。但作为整机生产企业,中船重工却是后进入者。“当时有的企业买来图纸就生产,一投产就赚钱。但中船重工管理层要求我们必须严格走完样机试运行、小批量试生产试运行全过程,在产品质量有保障之后才可以量产。”海装风电总经理余绍清说,“整个过程要几年,等走完全过程,市场已经趋于过热。”
“但现在回头看,稳扎稳打是对的。”余绍清说,因为稳扎稳打,海装风电没有在市场过热的时候盲目扩张产能,如今市场不好的时候反而可以轻装上阵;因为稳扎稳打,海装风电产品以品质见长,在市场由追求装机数量转向追求产品质量和运行能效的当下,海装风电机组获得了市场认可。
“风电是长跑,如果体力分配不好,就算一开始领先,最后也会落下来。所以我们提出走稳走好再走快。”杨本新说,“一台风机的设计寿命是20年,每天运行二十几个小时,对装备质量和售后服务品质要求都非常高。经过前一阶段调整,市场已步入理性发展阶段,只有把步子走稳,把品质做强,才能越走越顺畅。”
有技术才能走得远
“这两年倒掉的基本都是依赖许可证引进、不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