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方风力发电网>聊市场 >其他市场 > 国际碳交易跌入冰点 国内碳金融冀望破冰

国际碳交易跌入冰点 国内碳金融冀望破冰

2013-09-22 来源:中国经营报 浏览数:14042

  全国统一的碳交易市场是大势所趋,但现在看来仍然是空中楼阁。
  此前,国家发改委确定了北京、上海、广东、天津、湖北、深圳和重庆7个省市作为碳交易的试点,在2013年实施试点工作。
  “湖北省的碳交易实施方案已经修改完成并上报,同时碳交易所的筹备工作已经完成,配额分配等问题也在进行中,预计将在今年年底前后挂牌。”湖北省发改委一位官员告诉记者。除了7个试点的省市外,其他各地也在积极推进碳排放交易所的筹建。
  “全国性碳交易市场极有可能就是在几个试点地方中产生,这就要看谁能够做得好、成交规模能上去。”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这也是地方角力碳交易的一个缘由。
  然而,对于地方的火热,不少业内人士却给出了不同的态度。
  “我不看好现在一些地方都在做碳交易所。”在张砝铭看来,目前已经运营的几个碳交易所的成交量很小,而参与的企业大都为承担着排放义务限制的企业,政府强制而不是纯粹的市场行为,企业参与自主性较低,这就导致地方碳交易所实际运营情况并不理想。
  更何况,中国是否需要这么多区域性的碳交易平台值得商榷,因为分散的交易平台不利于形成规模,也不利于市场的整体流动。
  关一松则表示,从此前的区域碳交易平台来看,碳排放的总量确定、配额分配、价格制定、惩罚机制等问题都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建立全国性交易平台,这些问题也将更为突出。
  以碳指标配额为例,对于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和东部地区,碳指标如何公平分配,既能保证减排任务完成又能不明显限制企业发展?
  另外,碳指标的分配权到底归中央还是地方,如果下放地方,如何保证不遭遇地方保护,这些问题都有待解决。
  “中国首先应该建立成熟的交易机制和统一的交易平台。”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
  中国碳金融“摸着石头过河”
  以欧盟为主体的国际市场冰封,让参与CDM交易的市场各方都将目光瞄回到国内。
  中国所拥有的巨大减排空间使市场人士对碳交易前景乐观。在史玉宝看来,随着国际碳市场陷入低谷,碳交易的发展趋势则是挖掘中国国内自身的碳排放市场,这也符合近年来政策提倡的节能环保路径。
  有业内人士计算,中国本土的碳交易市场可达3000亿元。
  按照国家的要求,要在“十三五”期间建成一个全国统一的碳交易市场。
  此前有业内人士进行过预估,目前国内有近百家碳交易所在建或已列入规划,遍及到全国各省市,甚至到区县一级。
  虽然全国性的碳交易市场还模糊不定,但地方政府对于碳交易平台的火热筹建,也让不少金融机构嗅到了其中的商机。
  “实际上碳交易市场就是一个碳金融市场。”中投顾问环保行业研究员侯宇轩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包括银行、证券公司在内的很多金融机构都非常关心碳交易市场。”
  汇丰、渣打等外资银行已经先行一步,推出了碳交易的投融资、银行贷款、碳期权期货、碳指标交易、碳交易中介服务等。
  而国内的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也在“绿色金融”上陆续进行发力。

【延伸阅读】

标签:

阅读上文 >> 西北风电外送如何"协奏"?
阅读下文 >> 2009年国内外风电轴承市场情况分析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eastwp.net/market/show.php?itemid=17503&page=2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东方风力发电网

按分类浏览

点击排行

图文推荐

推荐聊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