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要充分认识风电设备制造技术和质量面临的一些问题,企业要有危机意识。一些风电开发企业的情况显示,有些设备可用率很高,发电量不高,有些设备可用率不是最高,但是发电量很大。这就说明设备在设计的整体性能上有差距,应该引起重视。风电设备制造业的特点是产业链长,任何企业都不能生产一台整机所需的全部零件,需要从零部件企业采购。如何保障这些产品的质量,难度非常大。一些产品质量问题的根本原因出现在管理上,是如何保证产品质量一致性的问题,要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清晰的认识。如果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则需要企业精神。现在零部件采购存在很多利益关系,现实中真正做到优质优量很难。目前看来,无论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面临这个问题。谁能保证设备持续可靠,谁就能持续地走下去。因此,一定要抓好管理、建好机制、建好责任制。
第二,风电是最有前途的新能源产业,在当前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的情况下,加快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加快调整能源结构,减少化石能源消费,保护环境是社会各界共识,也是国际社会的共识。目前,风电发展面临不少的矛盾和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也不是那么容易,但风电发展的前景是非常光明的,这一点要坚定信心。虽然当前行业发展速度有所放缓,但长期来看风电市场仍非常大,这给了有责任心、事业心的企业做好市场的空间。相信到2020 年建成2 亿千瓦的目标没有任何问题。如此具有广阔前景的产业,更要可持续地走下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还是质量和成本,企业家应不求大、不求快,就求好,一定要立足长远,稳扎稳打。
总体来看,目前健康的风电市场还未建立起来,设备制造企业的竞争还不完全是质量、成本的竞争。风电设备竞争一定会回到这两点上,目前这样的环境正在形成。好的产品就应该有更多的市场,这是一个客观规律,监测体系建立后就是要明确哪个好,哪个差,使选择有标准。建立监测体系是为了促进我国风电产业能够健康持续地发展。风电产业是开放的,能否做好的关键是能否静下心来认真做,这样才能使风电行业比别的行业做得好些。希望通过行业的共同努力,使这个产业能够持续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能源结构调整提供优质、可靠的能源。(本文根据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的讲话整理,未经作者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