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激励各地治理大气污染,中央财政已于日前安排50亿元资金,全部用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具体包括京津冀晋鲁和内蒙古6个省份,并重点向治理任务重的河北省倾斜。财政部表示,该项资金将以“以奖代补”的方式,按上述地区预期污染物减排量、污染治理投入、PM2.5浓度下降比例三项因素分配。
但是,上述治理的效果尚未显现,供暖季的污染压力又已经到来。新的供暖季开始之后,对于北方的空气质量,人们充满了担忧。利用“弃风”电量制热供暖,最终是否可以撑起一片清洁的天空?
大规模利用还有困难
自2011年7月起,国家能源局在内蒙古、吉林等地3个风电场进行了风电供暖试点。其中,大唐新能源在吉林省白城市洮南建设了一座供热面积为 16万平方米的蓄热式电锅炉示范站,利用用电低谷时段的风电“弃风”电量进行加热和储热,在用电高峰时段,电锅炉停运,由储热系统进行供暖,从而实现为居民供暖。
“今年8月,国家电网公司在经营区域,包括新能源消纳比较困难的地区以及长三角、京津冀等雾霾严重地区,全面启动电能替代工作,推进‘以电代煤、以电代油、电从远方来’。”国家电网公司近日召开新闻发布会表示,“如果各级政府能够出台鼓励电能替代的环保 、补贴等支持政策,比如积极推广电采暖、地源热泵、电动汽车等,电能替代工作将会推进得更快。”
“目前,风电供暖存在成本方面的困扰。”林伯强表示,“风电的成本本来就比火电高很多,如果要用风电替代火电、燃煤供暖,虽然清洁了,但是关掉的火电机组怎么办?超出的费用怎么算?这其中存在经济方面的矛盾,如果要真正大规模推广,相应的利益分配机制必须理顺。”
国家电网公司也表示,目前的试点项目规模不大,运营成本较高,下一步要推广风电采暖技术,应配套相应的机制,以保证参与各方的利益。
“关于风电供暖目前支持政策很少,现在仅仅是示范,规模性的应用还没有。”孟宪淦表示,“如果是用来解决已安装风电场的被弃风电,那有着现实的经济价值与环保效益。如果要靠风电替代火电供暖,目前无论是从经济性还是风电规模上来说,都难以产生实质影响。”
因地制宜开发利用新能源
除了利用风电来解决供暖,人们还期望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
据报道,目前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在建水光互补光伏电站——龙羊峡水光互补320兆瓦并网光伏电站机电安装已完成95%,发电前静态调试工作已经全面铺开。龙羊峡水光互补并网光伏电站总规划容量达850兆瓦,一期开发建设320兆瓦,电站建成后与龙羊峡水电站联合运行,年平均发电量可达4.98亿千瓦时。同时,通过水光互补协调运行,可使送电通道的送出电量每年增加8.4%,年利用小时从4642小时提高到5031小时,可提高送出线路的利用率和经济性,提高光伏发电消纳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