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方风力发电网>聊市场 >其他市场 > 中国新能源批评与自我批评

中国新能源批评与自我批评

2013-11-14 来源:能源评论 浏览数:546

  迷失的产业
  “2013年,全行业和全产业链都无法盈利,这让中国新能源业内的所有人都无所适从。”世界风电巨头维斯塔斯中国区副总裁徐侃如是说。
中国新能源产业最突出的问题是:盲目的投机心理,造成了产能的大量过剩,从而形成了全行业对于产业发展的集体“误判”。 结果正如国家能源局的一位官员所言,“中国的光伏世界第一,风电世界第一,但都只是装机容量,而付出的代价则是国家大量补贴,投资和制造企业大量亏损,可以讲,中国搞新能源效率是世界最低的。”
  中国新能源的产能过剩,主要表现为:风电场的“弃风”与光伏发电行业的零部件产品大量销往国外市场。以风电行业为例,虽然国家电网公司已经成为全球接入风电规模最大、发展最快的电网,截至今年5月,国家电网公司经营范围内的风电装机容量已达6160万千瓦,超过了去年全年的风电装机容量,但由于部分地区风电开发规划、建设时序不断调整,风电项目规模和进度远远超过规划,使得电网消纳能力仍赶不上风电装机增量。同时,部分地区核准风电项目时,重接入轻消纳,且消纳方向不明确。在蒙东地区,从2009年4月1日至6月12日,平均每两天出现一次限风的情况,根据电监会《重点区域风电消纳监管报告》,2011年,“三北”地区风电场平均利用小时数为1907小时,同比减少266小时;弃风电量达1123亿千瓦时,弃风率约16%,弃风电量对应电费损失约66亿元。
  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另一大迷失则是:核心技术的缺失与配套技术的重复研发或引进。在中国,无论是开发哪种新能源,其核心技术都是通过引进、购买或转让的方式得到。技术专利也大多在国外企业手中。国内设备制造产业核心技术匮乏,关键设备、零部件依赖进口。同时,某些新能源配套技术,重复引进和研发的现象时有发生。从政府角度,重复资助了一些科研项目;从企业角度,不同的企业重复购买相同的技术和专利,或是一个企业重复申请类似的课题。
  在光伏领域,中国多晶硅行业经过多年努力,在技术层面有了重大突破,打破了此前由美、德、日等国垄断生产的局面。但是,从整体上看,中国企业依然无法有效解决多晶硅生产过程中的高耗能与污染问题,致使中国不得不大量进口原料。仅以2010年为例,中国光伏企业从美国进口的设备和技术转让费就不少于30亿美元,与中国对美国20亿美元出口额形成鲜明对比。
  同样的例子,在风电领域一样存在。相比10年前,中国风电装备的技术能力有了明显提升,现在国产率已经达到了70%以上。然而,中国企业却还没有掌握风电的核心技术,据目前可见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向国外购买的风电技术专利、生产许可、技术咨询服务费用总计4.5亿美元。此外,在风电技术设备或技术研发时,还出现了不同企业引进或研发同一种技术的情形。以1.5兆瓦风机为例,至少有10家国内企业采用了国外的技术,有3家是自主研发,还有3家引进了沈阳工业大学的技术。
  蹶失的企业
  如果对比华锐风电与尚德电力,这两家中国风电和光伏产业曾经的“双雄”,你会发现他们的命运轨迹惊人相似。同样的高速增长,令其迅速成为行业巨头;同样的涉足资本市场,让其收获高额回报并享誉全球;同样的市场错判,致其库存高企、亏损严重、丑闻频发;同样的管理失衡,使其名落孙山、黯然褪去。

【延伸阅读】

标签:

阅读上文 >> 风电企业:三轮反思方初悟
阅读下文 >> 中国风电装备制造将面临新一轮深度洗牌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eastwp.net/market/show.php?itemid=18375&page=2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东方风力发电网

按分类浏览

点击排行

图文推荐

推荐聊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