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环氧树脂与一些特定的纳米有机粒子相混合后,会产生协和效应——显著提高材料的韧性。[14]某些纳米粒子与特定固化剂混合后,显著提高材料的韧性,但不降低热性能,对初始粘度的冲击也不大。[15]一般双酚A环氧树脂固化后较脆,温度敏感性较高,力学和热学性能较低。纳米碳管具有独特的物理性能:密度很小(钢的1/6)、高强度(拉伸强度50~200GPa[钢的100倍])、高模量(600 GPa)和优异的柔软性,是前者的理想增强材料。这并不是有机相与无机相的简单加和,而是纳米碳管和环氧树脂在纳米范围内结合形成,界面间存在较强或较弱的化学键,实现集无机、有机、纳米粒子的诸多特异性能于一体的崭新复合。纳米碳管是强催化剂,可降低树脂的反应温度。当材料受力、破坏时,其优异的柔软性可吸收能量,提高树脂的强度。[27]Araldite™ EP1000AB新型纳米增韧环氧胶粘剂(Huntsman公司),含特种分散型有机纳米粒子(亚微级),可抑制微裂纹扩大,同时使连续固化的环氧基体耐高温。选用特种固化剂,不用热压罐,低于100℃固化;室温储存期>6个月。力学性能优异,使用简便,可用于粘结、修补叶片等。[16]
2.5新颖的FRP成型工艺
2.5.1微波固化工艺
微波固化具有独特的“场效应”和快速“体加热”特性,因而粘结剂固化速度快且均匀、粘结质量高,在快速修复飞机等航空装备中具有巨大潜力。 [28]FRP叶片、叶片模具的厚度和面积都较大,因此,物料固化过程中热量散布困难且不均匀,传统的固化工艺(电加热原理)无法快速而均匀地把热量传递到物料内部。德国ITC(弗劳恩霍夫化学研究所)利用树脂可吸收微波的原理,研究成用于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微波固化工艺。研究说明,微波加热的复合材料物料的粘度较低,使其室温下变硬速度较慢,纤维更易融入树脂基体里,工艺修正时间很宽裕。该工艺的效率高、制品质优,废品、污染物极少,但对固化物件的安放位置要求精准、严格。[17]
2.5.2快步工艺(quickstep)[18]
快步工艺(西澳大利亚尼尔·格拉哈姆发明),利用流体(如:水)的热传导,通过流体震动,工作压力1~4磅/英尺2,高压炉的工作压力60~200磅/英尺2,属独特的充液、平衡压力、流动塑造工艺。加工时间约1h,可加工层压板、蜂窝式和泡沫芯夹层结构等制品。制品里的纤维含量很高(>70%),孔隙含量极少,质量和性能优异。
3 修复叶片用环氧树脂体系
3.1正运行叶片破损自修复环氧树脂体系
3.1.1概 述
由于风力机的安装高度很高,人手根本够不着,而且叶片正处于运转状态,若叶片出现破损[注],根本不可能进行修复([注]:风力机叶片在野外长年累月运转,不仅承受着强大的风载荷,还经受着大气冲刷、砂石粒子冲击、强烈的紫外线照射等恶劣环境侵蚀,从而老化、折断、分离以致破坏。[19])。其唯一根本的解决方案就是:叶片(具体地说叶片壳体表层)材料自身具有自修复功能机制。这里所指的“破损”只限于肉眼不能明显察觉的裂纹、微孔、表皮瑕疵。该瑕疵虽然微小,若不及时修复,在恶劣环境腐蚀、紫外线照射下,势必扩大、蔓延以致破坏整个叶片,酿成风力发电严重事故。
3.1.2自修复环氧树脂体系
英国Bristol大学宇航工程系与Hexcel Composites公司,共同研制成叶片自修复技术(模拟修复技术)[注]。叶片材料是CF/环氧树脂。叶片壳体表层里面镶嵌着许多粗空心玻纤,空心玻纤里盛着环氧树脂体系(环氧树脂、潜伏性固化剂和抗紫外线剂等)。当叶片壳体表面出现肉眼不能明显察觉的裂纹、微孔、表皮瑕疵时,空心玻纤里盛的环氧体系立即溢出,弥封住裂纹(或微孔),进而蔓延、覆盖着破损区域。此刻,环氧树脂与潜伏性固化剂和抗紫外线剂互相掺混,产生固化反应而固化。从而使叶片的结构整体性得以恢复,达到叶片原始强度的80~90%([注]:此外,该技术主要用于修复飞机、宇宙飞船、汽车等)。预计,该技术将在宇宙飞船上会很快推广应用,未来5年内将商业化。另外,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已进行了类似的研制项目,但选材不同:树脂是双环戊二烯,潜伏性固化剂含稀有金属钌。[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