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方风力发电网>聊市场 >其他市场 > 阜新:从“煤城”到“风都”的蜕变

阜新:从“煤城”到“风都”的蜕变

2014-01-17 来源:CWEA《风能》 浏览数:698

  张国宝的报告很快有了下文。2005 年8 月,国家发改委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快风电设备本地化有关意见的通知》,从而拉开了华能进驻阜新的序幕。
  在华能到来之前,阜新市只有区区1.02 万千瓦的风电项目,基本是实验性质,用于验证风能资源情况。彼时,少有人看好阜新的风电发展前景,从2001 年阜新市竖起第一个测风塔之后的五年间,只有金山公司分两批安装的12 台850 千瓦机组。从2006 年8 月华能阜新风电项目筹备处成立开始,阜新市迎来了风电项目建设的高潮。到2009 年底,风电装机就达到了72.5 万千瓦。华能在阜新的一期工程高山子风电场装机容量10 万千瓦,采用华锐风电机组,凭借华能出色的运维管理,实现年利用小时数2800 的历史记录,令同行羡煞不已。华能的高瞻远瞩取得了先发优势,其榜样作用也引来了众多追随者。随着“华能效应”声名远播,华能在阜新“一枝独秀”的局面很快被打破,14 家央企纷至沓来,瞬间形成“百花齐放”、争先恐后的局面。昔日风电企业普遍不看好的东北小城一时间成为公私投资开发企业争相进驻的风能资源宝地。一位靠煤炭起家的私营老板与整机企业合资开发风电场,由于没有银行贷款,资本成本很低,效益非常好,无意间开创了一种崭新的商业模式。这位老板戏称“大风刮来的钞票,比挖煤赚钱要轻松多了”。
  继2010 年年末实现百万千瓦风电基地目标之后,到2012 年末,阜新市风电并网达到了162.5 万千瓦,占辽宁省风电总装机容量的30% ,规模居全省各市首位。阜新的风电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快速的发展,主要得益于阜新市的体制创新以及政府与企业的良性互动。
体制创新产业共赢
  创新是一种思维方式,更是一种行动。不同于有些地方在支持新能源发展上的犹豫和空洞,阜新市决定突破现有机构设置格局,通过体制建设来支持风电等新能源产业这一新生事物。2010 年4 月1 日,阜新市委市政府成立新能源局,直属于市政府领导。阜新的新能源管理工作终于有了专门的人和专门的机构,这在全国也是绝无仅有的,很能说明阜新市以风电等新能源产业为支点推动地方经济转型的胆识和决心。
  据郑耀东局长介绍,新能源局以服务新能源产业发展为核心,主要履行这样几项职能:一是测资源,早期争取资金1600 多万,建立了148 个测风塔和26个太阳能全参数观测站,辖区内测风点密集度居全国之首,完善了气象部门的数据,为风能和太阳能发电项目的微观选址以及长远发展规划的编制提供精确的依据;二是跑前期,即服务于项目开发前期的准备工作;三是协调现场动拆迁,在选址、征地等环节有效协调企业与农民之间的利益;四是帮助发电企业协调与电网的关系,保证风电的顺利接入和优先收购;五是协调与政府其他部门的关系,为风电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和宽松的环境。
阜新风电的发展并非丝毫没有阻碍。除了众所周之的并网压力,还有来自林业部门的反对。由于我国的林地是按土地类型来划分的,所以并不是有林木的土地才算林地,有些林地实际上与荒山无异,但在此开发风电,原则上占用的是林地。新能源局为此做了大量工作,一方面要求企业做好环评,规范施工,尽量选用防火通道作为进场路,在对破坏植被进行恢复的基础上,开展场区全面绿化。另一方面积极争取政府绿化预算资金向建有风电场的林地倾斜,加之开发企业对林地的补偿款,荒山绿化有了资金的保障。通过这两个方面的努力,使风电发展实质上起到了促进荒山绿化的效果。原来无人问津的地方,反倒因为风电得到了治理资金,这是一件双赢的事。

【延伸阅读】

标签:

阅读上文 >> 风电预报瓶颈何在 如何破解?
阅读下文 >> 华锐风电大败局:证监会死盯不放 资本撤离黄粱梦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eastwp.net/market/show.php?itemid=19063&page=2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东方风力发电网

按分类浏览

点击排行

图文推荐

推荐聊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