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锐风电曾经是中国风电行业的“龙头老大”,在2010年世界排名第二,全球市场占有率11.1%。公司2011年1月31日上证所上市时,创造了每股90元的最高发行价,市值一度达到900亿元。
但这样一个明星企业成功上市后,境况却是“一泻千里”。去年岁末,华锐风电最终以4.11元收盘,总市值缩水至165.22亿元,股价除权后的实际跌幅已逾70%。今年1月30日,公司又接连发布了年报预亏公告和公司债券、股票可能退市的风险提示公告。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华锐风电如此“一泻千里”?
外部冲击
2006年2月,我国出台了《可再生能源发电有关管理规定》,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风电的大力发展。华锐风电敏锐地捕捉到了产业政策所带来的机遇,通过引进德国技术,发展大功率风机,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到2008年已超越金风科技成为风机的“龙头老大”。但到了2011年,风电行业“弃风窝电”、“并网难”现象开始显现,整个行业出现了产能过剩、发展趋缓、效益下降等问题。华锐风电的效益也正是从这一年开始走下坡路的。
海外知识产权纠纷也严重影响了华锐风电的海外营业收入。2011年9月美国超导公司宣布要对华锐风电提起诉讼,此后该公司分别在美国和中国的法院提起了诉讼。美国超导公司认为,华锐风电两名职员勾结其内部的一名员工窃取了公司的电流控制软件,给公司造成了8亿美元的损失。2012年华锐风电的海外大客户巴西电力集团,也在巴西一家法院起诉华锐风电,确认华锐风电从美国超导公司窃取了软件代码。知识产权纠纷严重影响了华锐风电产品在海外的声誉,使得其海外市场几乎全面停滞,海外营业收入锐减。
战略错位
激进的发展模式是导致目前华锐风电陷入经营困难的最重要原因。华锐风电从创立开始就特别注重与政府的关系,为维系与政府之间的良好关系投入了大量的成本。同时,华锐风电也重视搞好与大型国有电力企业的关系。正是因为政府主管部门、大型国企以及产业政策的特别“关爱”,才造就了2006—2010年神奇的华锐速度。如果缺少三者中的任何一方的“关爱”,华锐风电的高速发展将不可能存在。
但是,当2011年国家产业政策开始调整后,风电项目的审批变得更加严格,政府主管部门、大型国企对华锐风电的特别“关爱”逐步减少,华锐风电的市场受到严重挑战。但是,市场的萎缩没有使华锐风电停止扩张的脚步,公司在速度、数量、规模上的扩张仍然在继续。这时华锐风电把市场重点瞄准了海外市场和海上风电。
在国内市场竞争加剧、市场难以扩大的情况下,采用“两海战略”本身是没有错的。但是,“两海战略”对技术、质量要求较高,华锐风电在技术、质量上并没有优势的情况下,过早实施“两海战略”进行规模扩张是存在巨大风险的。从后面“两海战略”的实践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该战略并没有取得成功,华锐风电海外10家子公司先后关闭了8家,海上风电也使得其付出了高昂的售后维护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