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制造业水平的限制,目前国内风力发电机组核心零部件供应商,还处于培育和成长阶段,尚不能完全满足风力发电机组大规模生产的需要。风力发电机组零部件的供应存在瓶颈,很多关键零部件还需到国外采购。而随着整机领域竞争的加剧,风机零部件的配套瓶颈日渐突显,特别是金风科技的新产品1.5MW直驱机组的零部件供应链要从头建立,质量尚不稳定。金风科技这种两头在外、中间在内的经营模式的弱点就显现出来了。
与此同时,我们注意到,金风科技的先发优势已经被逐渐弱化。由于风电机组的体积较大,运输费用昂贵,地理位置上靠近风电基地的风机厂商会有竞争优势。为此,最早进入该领域的金风科技,在国内风力资源丰富的地区设立了大量的制造车间,这也成为其在前几年战胜竞争对手的法宝之一。
然而,华锐、东方电气等大型制造企业,凭借强大的资金实力,在进入风电领域的同时,便开展了在全国范围内的设点布局。因此,金风科技的这一竞争优势,已经被几大厂商弱化。
供需转换 华锐、东电领跑
在政策的扶持下,国内风电建设如火如荼,2005~2008年,经历了四年的超常规发展。近四年来,中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00%。
根据全球风能协会预估,到2011年,中国风电装置容量将超越3000万KW,成为全球第二大风电发展国家。
高增长带来了高利润,高利润自然会吸引更多的资本流入。从2008年新增装置容量来看,前五大风机厂商的市场份额已从2006年的91%,下降至2008年的75%。国内新进入者比例在逐渐增加。
根据以往经验,风电整机从建设到投产,预计需要1.5~2年时间。从开始投产至产能有效利用,预计需要半年时间。因此,2008、2009年新投产项目的产能,将在2010年得以充分释放。
联合证券预测,2010年,内资厂商有效产能为1200万KW,外资厂商有效产能为200万KW,总有效产能预计在1400万KW左右。行业需求为1100万KW左右。行业面临产能过剩的局面。
在2009年3月28日举行的“中国风电制造业经济危机下的现状与机遇”座谈会上,中国风电理事会副理事长施鹏飞教授也讲道:风电整机产能的扩大,缓解了近两年中国风电机组供不应求的局面,但这也预示着风电整机制造业的白热化竞争即将来临。
纵观国外风电整机行业的发展历程,2000年以来,整合就一直伴随着行业的发展。随着2003年全球风电行业进入快速增长期,连横合纵的策略竞相上演。各大厂商为获取市场准入资格,或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继续进行横向并购。与此同时,部分厂商已经开始了为加强供应链管理和提高盈利能力而进行的纵向整合,如Siemens对世界顶级动力传动设备制造商Flender的收购,以及Suzlon收购国际知名的齿轮箱制造商Hansen Transimis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