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规划:统筹多方利益为关键
海上风电上网电价或许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但在决定“动起来”之前,还需要摸清门道,知道“如何动”才好,这便是海上风电的前期规划工作,多位与会人士认为,我国的海上风电发展的前期规划工作还需更多统筹,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主任王仲颖认为,在海上风电领域,我国还缺乏完整的战略规划,因为海上资源开发涉及到军用、油气开发、交通、航海、国防、渔业等多领域。而当前,我国还没有出台海上资源开发的总体利用发展战略,而从前期的可研性调查到后期的运行,海上风电工程要覆盖到20多年的时间,做好前期统筹规划很重要。
易跃春也认为,发展海上风电要考虑的因素很多。从空中来看,需要考虑台风的影响、空中航道等;在水中,需要考虑海浪、海潮、航道等问题;在水下,需要考虑海底冲刷,海洋生物;另外还要考虑生态保护等敏感因素。因此,海上风电前途看似平坦,可以开发区域很广,但实际上真正用于海上风电建设的地方却非常有限。他还建议,在开发建设海上风电过程中,业主要随时关注相关变化,以免项目实施遇到障碍。
易跃春还强调,我国全国范围的海上风电资源评价尚未统一开展,前期工作比较薄弱,海底地质勘察也比较薄弱。
另外,也有与会人士指出,海上风电建设管理,涉及到海事、地区政府、以及项目开发集团等多方面的利益,而各部门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对海上风电建设的认识不一,容易出现推诿责任、牵制进度等不利于海上风电长期健康发展的现象。
技术进步: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
打铁还需自身硬。当前,海上风电虽然具备了上网电价的外部因素,但在风机的研发制造能力、建设施工等技术细节有待加强。
基于研发制造能力,目前国内已有几家风机制造商可以生产5兆瓦和6兆瓦大容量风机。还有一些公司已经建立起了海上风电示范项目。但不难否认的是,即便是这些已具备了大型风电设备制造、海上风电施工、海底电缆制造和铺设能力,但总体而言技术和经验都不成熟,产品的时间检测还不够。同期我国海上风电设备的相关标准、检测和认证体系还不够完善,海上风电的运营和维护都缺乏经验和人才积累。
对此,易跃春指出,我国海上风电尚处在建设初期,技术管理和政策方面还不成熟,需要中央和地方共同努力做好示范项目,不断积累和总结实践经验,培育海上风电健康发展。
来自风机制造商的代表认为,海上风电的安装设施代价特别大,所以,海上风机的质量尤其要过硬,否则将面临技术风险和经济代价。
另外,工程设备的配套和工程规划管理标准对海上风电发展来说也很重要。而目前我国海上风电技术规范体系尚不完善,海上风电也没有相应的标准体系,难以对工程勘查、施工安装、运行维护等方面进行有效指导。如果要大力开发海上风电,一个最基本的条件就是工程设施配套,而从目前来看,这方面还比较短缺。
与会人士也普遍赞同,海上风电在技术上要不断自主创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不依赖进口,同时加强已有核心技术的优化,这才是不断降低成本的关键。
张开华表示,海上风电为高风险行业,技术进步才是海上风电行业的双翼,既可以庇护行业长治久安,又可以带动行业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