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电网蒙东公司发策部主任李淑锋告诉经济观察报记者,即使是从远期来看,依靠蒙东地区发展工业,逐步增加电量的消纳,也是不现实的。在蒙东地区,分布着呼伦贝尔大草原和大兴安岭林区,是中国重要的“绿色屏障”,这样的定位,决定了当地工业经济增长的空间有限。
而在国家电网内部,对蒙东电网的定位,则明确为电力外送型公司。在呼伦贝尔,由于大型煤电基地的开发,电源发展却正在加速,呼伦贝尔煤电基地,将来可以承载庞大的装机量,华能已经成立了呼伦贝尔公司,为今后的电源点建设布局。
对于风电的投资与建设还在继续,今年打算再投资100万千瓦。按照国家的计划,蒙东地区在2020年要达到2000万千瓦,这么大规模的电力装机,依靠自我消纳当然不行,跨区域输电是必然选择。
呼伦贝尔电力外送方向,主要是辽宁。2008年,国家电网公司东北—华北联网高岭背靠背工程在辽宁葫芦岛绥中县正式竣工,并投入商业运行,使东北电网与华北电网实现直流互联。而这条通道,也为保证京津塘电网、特别是首都电网安全,加上了一道保险。几年的实践来看,只要开展跨区输送,让华北电网接纳蒙东的电量,能明显提升蒙东的风电消纳比例。
但这样的跨区域输电通道还是太少了,高岭通道像独木桥一样,凭借窄窄的一条通路,难以输送电力的千军万马。
李淑锋说,从实际发展看,东北地区的经济仍处于低谷,辽宁省是整个东北地区的用电中心,去年用电量增幅只有5%左右,今年上半年基本上是零增长。当下,不光是蒙东地区窝电,就连东北地区自己的发电装机,都存在窝电现象。
蒙东地区庞大的风电,在东北这个电力市场上,已经很难找到消纳空间。但是风能利用却还有发展的空间。在整个蒙东地区,国家电网仍然储备了一些基础建设,如果通道打开,能源送出去,立马可以开工建设。
让风电南下
对此,国网能源研究院开出的药方是:将风电、光伏发电以及火电打捆外送到华北、华中、华东等负荷中心消纳。
国网能源研究院的研究成果表明,2020年,风电跨省跨区输送,与在省网范围内的消纳相比,可提升一倍以上的消纳规模。其中,跨省区外送风电,应该超过六省区风电开发规模的2/3以上。在风电大规模接入的同时,通过跨区域输电,将消纳市场扩充到华北、华中、华东,弃风比例控制在5%的合理范围之内。
在内蒙古电力外送通道滞后的背景下,风电和火电均面临外送困局。内蒙古电力协会风电分会秘书长李建春曾建议,既然国家这么重视风电,就应该实行配额制。全国二十八九个省市都在搞风电,配额制能保障风力发电能盈亏平衡,确保干风电不赔钱,为风电尽可能创造外送机会。
据此,李建春建议,火力发电企业应按18%的比例配额风力发电,年风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以2000小时起步;没有火电企业的风电企业,可以比照此办法和额度,允许其他火电企业有偿实现相应的配额比例。同时,在外送电量中,按50%的比例配额风力发电量。而在全社会中,风电上网电量应该逐年上升,到2015年力争达到或超过20%。
实际上,内蒙古的风电弃风现象,是全国风电进入瓶颈期的一个缩影。作为国家规划的两大风电基地,内蒙古的焦虑最具代表性。以节能减排为出发点,风电开发跑马圈地仍在继续。空转的风机叶片不应只是壮观的风景,如何有效利用将是更大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