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气发电能力 由于我国天然气资源相对贫乏,再加上燃气轮机制造技术落后,所以在世界各国燃气轮机快速发展,在电力中的应用比例很快上升时,我国仍处于很低水平。随着“西部开发”、“西气东输”及海洋气和进口天然气计划的启动,为我国气电的发展打下了基础。规划到2020年,我国燃气发电装机容量达3252万千瓦,占总装机容量的2.8%。
可再生能源供应能力 上世纪80年代起,世界各国十分重视开发可再生能源,将之作为解决今后能源供应、改善环境的重要战略措施。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可再生能源年储备量每年约折合73亿吨标准煤,已开发的仅占年储量的1/183。预计到2010年,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可达到10%。
输电能力 目前,我国已建成了规模较大、结构比较坚强的华北、华东、华中、南方、东北、西北六大区域电网,初步实现了除新疆、西藏、台湾外的全国联网。形成了北、中、南三大西电东送通道。建成了西北李家峡至官亭750千伏输变电工程,开始建设特高压云南至广东±800千伏、500万千瓦直流输电工程和1000千伏晋东南至荆门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十一五”期间,全国电网建设总投资将超过1万亿元。投资重点在区域和省的主干电网、重点城市配电电网和农村电网的建设。随着电厂装机容量的增大,逐步形成各区域电网1000千伏网架。西北电网形成750千伏网架。西电东送规模进一步扩大,北、中、南三大通道输电容量2010年将超过2000万千瓦,2020年达到4000万千瓦左右。预计到2010年,我国将初步形成结构合理、安全可靠、灵活高效的坚强电网,从根本上扭转电网滞后的局面,电网技术和装备水平不断提高,部分指标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到2020年,将建成覆盖各大电源基地和主要负荷中心的1000千伏交流和±800千伏直流特高压骨干网架,有效引导大煤电、大水电、大核电集约化开发,实现全国范围内的资源优化配置。各电压等级电网功能定位明确、结构坚强、发展协调,电网运行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显著提高,具备抵御防止大停电事故的能力,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和装备质量全面达到或领先于国际水平。全国各大区域电网间的送电能力将进一步增大,全国联网网架增强,将更好地发挥送电、调峰、水火互济、调剂余缺、互为备用等作用。电网调度自动化、继电保护通信等设施将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经营管理水平有很大提高。竞价上网、输配分开、用户自由选择供电商的改革将稳步推进,取得新成就。
电力发展政策建议
科学规划 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目前,我国相对缓和的电力供需状况仍然是一种低水平的平衡,考虑到电力结构、备用容量和电力建设周期等特征,在供需相对缓和的情况下,适度发展仍然是我国电力行业的首要任务。预计到2020年,我国年人均用电量将达到3000~3500千瓦时,年人均生活用电量为600~700千瓦时(这一人均用电水平仍然低于发达国家在类似发展时期的水平)。因此,未来很长时间内我国的电力仍需要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电力要适度超前发展,包括电源也要超前发展,有必要的备用容量;电网超前发展,保证电网有足够的输电和配电能力;电源和电网协调发展,保证整个系统的供电可靠性。这要求电力统一规划。电力统一规划和规划的有效实施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电力发展的总成本、提高能源的整体利用效率,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应尽快建立健全有利于统一规划的电力规划体系,完善规划编制的协调衔接机制。既要将电源和电网规划项目的用地、用水、耗能以及环保容量等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中统一规划,又要纳入能源工业发展规划,要服从和服务于经济社会和能源工业的发展需要。电力工业事关国计民生,电力规划必须立足于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和能源安全,优化电力结构和布局,不断提高电力供应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实现电力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