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方风力发电网>聊市场 >行业分析 > 水土不服的风电外资企业在中国的浮沉

水土不服的风电外资企业在中国的浮沉

2014-08-22 来源:能源杂志 浏览数:1294

  随着外资企业的进入,风力发电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电力部开始要求有风能资源的省份都要发展风电,并且电力公司必须收购风电场所发的电。但即便如此,风电也没有迅速发展起来,各个省都把风电作为“支持国家发展可再生能源”的面子工程,并没有真正的大规模建设。
  据风能协会资料显示,2003年外资风电机组制造商累计市场份额高达89%。而国内的风电制造商仅有金风科技和浙江运达风电,大多数风电场用的仍是进口风机。
  外资一直“垄断”国内风电市场的情况一直到了2003年才出现转折。彼时中国正经历一场巨大的电力机制改革,市场逐渐放开。由于风电成本极高,发电企业大多不愿意投资,所以国家发改委想通过特许权招标的方式来选择投资商,把部分风电项目作为政府项目,企业通过打价格战来竞标这些项目。
  从2003年开始,此后五年间政府共进行了6期特许权招标。第一期特许权招标时国家规定“风电设备国产化率要达到50%以上,不满足设备国产化率要求的风电场不允许建设”,而到了2005年,国家要求风电设备国产化率要达到70%。
  联合动力市场开发中心总经理邹长宁对记者说:“特许权招标的目的有两方面,一是把风电发电成本降下来,二是为了培育本国的制造能力。”当时的情形很明确,业主华能中标的项目只能用华锐风电的机组,龙源中标的项目只能用金风科技的机组。这对于外资厂商而言,无疑是个巨大的打击。
  据了解,在第一批特许招标权时,外资制造商的优势仍然明显。由于本土制造商开始价格竞争,基本上往后的每一批特许权招标,总体的风机价格能平均下降1000元/千瓦。从这个时候开始,外资制造商只做非特许权招标项目,而这些项目占全国总招标量不到一半。由此,到了2007年,外资企业新增市场份额仅为42.5%,首次被内资企业超越。
  退离
  此后几年,中国风电每年新增和累计装机容量的增长速度均超过100%,风电机组供不应求,销售利润较高,吸引大量机电制造企业进入风电领域。中国制造商增长了十倍有余。华锐、金风、明阳和联合动力等企业,或依靠价格优势、或因为选对了目标市场,得以在整个风电行业中脱颖而出。
  而外资企业在中国风电市场上越来越“水土不服”。邹长宁表示,国内大多业主方在与制造商签订合同时除了有既定的质保期外,还要求制造商保障大部件全寿命周期。与外界所理解的“质保期”不同,这样的条款是变相要求制造商承诺整机20年的运行维护,所谓的“质保期”在实际过程中形同虚设。如此行业条款在外资制造商看来显得有些荒唐。由此,维斯塔斯等外资企业一般不会签署这样的合同。
  这似乎形成了一个较为尴尬的局面,外资企业看到中国风电市场前景巨大,纷纷想进来分一杯羹,但是由于行业规则差异,他们又不得不在某些情况下拒绝与中国业主进行合作。
  如今,维斯塔斯与歌美飒等外资企业在国内还有一部分工厂,其报价比国内制造商高5%左右。不过在内资企业一年出几款新机型的情况下,外资企业需要3-5年才能推出一款新机型。因而,这些外资企业每年的订单量已经不多。就在本刊截稿前几天,曾在龙源工作过现担任国电科环副总经理的蔡兆文向记者透露,歌美飒最近在联系龙源寻求合作,然而龙源考虑到歌美飒风机的性价比仍然比不上国内的风机,所以合作的可能性不会很大。

【延伸阅读】

标签:

阅读上文 >> 风电产业看似如火如荼实际危机四伏
阅读下文 >> 国家能源局局长吴新雄:2020年风电价格与煤电上网电价相当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eastwp.net/market/show.php?itemid=22208&page=2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东方风力发电网

按分类浏览

点击排行

图文推荐

推荐聊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