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电材料设备网讯:由于电网限电,不少风电场的利用小时数很低,有的风电场处于严重亏损状态;同时,由于行业观念落后、标准不完善,行业运作机制不够规范,业主、生产厂家和配套厂家之间货款拖欠严重,造成风电机组生产厂家和配套厂家营运困难,甚至倒闭。
1、业主或电网造成机组部件损坏的责任承担问题。
风电机组部件的损坏原因很多,情况复杂,往往需要综合分析。风电机组安装、风电场的建设质量、电网问题、业主人员的错误操作都可能造成机组部件的损坏,例如:在吊装时,由于导电轨安装不合格,从而造成导电轨损坏,或变频器的定子接触器烧毁,业主往往都没有经过责任认定就要求迅速修复,或更换,最终,完全的责任与费用由生产厂家承担。从而导致生产厂家承担了不该承担的费用。
因此,国际上的某些知名风电机组生产厂家,在销售合同中明确指出:在质保期间对于非正常维修和买方的错误操作以及由于正常磨损造成的损失卖方不负责任。
2、风电场工况复杂和服务成本难以准确进行核算。
不少风电机组生产厂家初次进入风电行业,对风电机组的运行知识缺乏。由于现场服务时间较长,有不少风电同签订的服务期为5 年,有的达到8 年,生产厂家在报价时难以对风电场服务和部件损坏状况进行准确的成本核算。
由于技术没有完全掌握和实践经验匮乏,不少风电机组生产厂家对机组问题和故障难以准确定位,造成维修成本增加、资源浪费。例如:可以远程处理的故障,规定必须到现场处理;可以通过后台软件提前发现的故障,在严重损伤,或损坏后才发现。例如:变桨轴承润滑不当,可以在没有报警停机之前通过后台软件的观察发现,结果在报警、停机,甚至已经损坏才能发现;再如,现场出现了重大事故,如:机组倒塌、烧毁等,由于没有准确把握其故障原因,在各种压力之下急于整改,造成不适当的整改方案出台,这样,既浪费资源、影响发电,又不利于解决现场所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