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电材料设备网讯:1、风电弃风限电的根源。
“弃风是历史累积下来的问题,电网规划与风电发展不协调是原因之一。2007 年规划的2010 年的风电装机只有500 万千瓦,而实际的装机规模却达到了4400 万千瓦,比规划数量的八倍还要多,这使得电网规划无法统筹考虑风电送出。”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施鹏飞分析说。
按照项目核准办法,5 万千瓦以下的风电场项目由省一级投资主管部门核准即可,无需上报国家。正是由于缺乏相关规范文件,各发电集团大量集中建设5 万千瓦以内的风电场项目,或将大项目化整为零规避审批,从而导致地方风电场项目与国家新能源开发整体规划冲突、与电网整体规划不协调,进而造成大量风电机组无法接入电网或无法全额送出。
风电产业已经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目前出现的弃风限电现象既有普遍性原因,也有中国的一些特殊原因:a)从项目审批程序上看,中国风电项目与电网项目脱节;b)从扩大风电消纳范围来看,风电基地消纳方向不明确,风电开发规划不协调。
2、风电限电弃风之对策。
电网限电,风电场弃风各地的原因不尽一致,其解决办法也应有所不同。需针对不同情况区别对待。
例如:内蒙古和吉林地区,两地都是风电与火电(热电)争发,其核心还是利益冲突,热电厂冬季供热重任,风电场只能为热电厂让路。
“风电消纳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管理和利益协调问题。”秦海岩说道:“美国和欧洲国家解决风电消纳问题的经验告诉我们,市场机制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最好手段。但是,在我国现阶段电力体制非市场化的环境下,只能靠政府的调节来解决弃风限电问题。”风电场限电,从根本上说是一个管理问题。各地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其相应的政策措施;加强政府的管理与调控能力;增加电网投入等使风电发展规模与电网相适应,从而使弃风现象根本改变。
结论
为社会提供清洁能源是风电发展的宗旨,提供尽量多的发电量是风电行业的使命和存在条件,由于电网限电使已经建成的不少风场运营受到影响,从而造成风电场利润下降,或亏损,甚至导致行业运营困难。因此,切实加强管理,制定有效措施增加电网对风电的接纳;完善行业标准、政策、法规,理顺电网、风电场、生产厂家、配套厂家产业链之间的关系使行业内部的各企业之间相互协调、互利、共赢以利于风电行业健康、稳定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