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独有偶,近日,《中国国家地理》发表文章《谁偷了北京的风?》,提出了一个新鲜的观点:北方的“大风口”内蒙古地区五年内暴增了近32倍的风电装机容量,这些风机可能“偷”走了北京的风。
根据常理推断,大风可散霾,无可厚非,甚至于在APEC会议期间半壁国土的“APEC蓝”也少不了冷空气一份功劳。近日,眼看“蓝天”渐行渐远,晒图、欢呼很快被失落、埋怨替代。国家地理曝出“真相”,似乎有几分道理,但是被气象科研专家一致驳斥,明白人都知道,国家地理又“调皮”。
首先,北京在内蒙古的400公里开外,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教授赵宗慈2011年的研究文章称,通过数值模拟计算,风电场效应使风速明显衰减,之后回升,影响距离仅30到60公里。即使考虑研究偶然因素,研究中心可能会出现高达八倍的误差吗,岂不是“贻笑大方”?刊文中还指出:从2008年以来,中国北方的“大风口”内蒙古地区开始打造“风电三峡”,“巧合的是,京津冀地区雾霾天气的剧增,也正是从2008年前后开始。”岂不知北京周边省市重工业、建材企业发展的“黄金年”也是由此开始。归咎于谁,值得商榷。
其次,由于全球气候变暖,使得大陆与海洋温差缩小,气压差缩小,风速有所下降更是情理之中。我们不能每天求风祈雨,更不能寄希望于一阵阵“清风”。污染排放量大、区域污染广、本地污染多才是问题的根源所在。
APEC期间的“铁腕”治理固然不能长久实行,但是也让我们看到了长期治理的方向和困难。在已过去的APEC会议期间,河北省实施了有史以来最严格的重污染天气空气质量保障措施。除秦皇岛外,河北省其它10个设区市以及定州、辛集市全部实行单双号限行。同时,停产限产企业8430家,停工工地5825处,露天矿山全部关闭。APEC会议期间,河北省PM2.5、PM10、二氧化硫等主要污染物浓度大幅下降,实现了“APEC蓝”。而今,会议结束,上级的“缰绳”松了,下面的“步子”自然也就大了。
党级领导不能天天抓,履行职责不能时时查,宣传动员亦不能每每提。“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发达国家环保产业中,服务业比重占到50%-60%,而我国的环境服务业在环保产业中的比重约为15%,尚处于产业化的初期阶段。资金支持不足、技术资源共享不够、科研人才缺乏这些通病依然存在。
在笔者看来,保住一片蓝天不是一个两人、一企一区的事,而是一地一省、乃至一国的大事。治理雾霾,这是一项大任务,更是一份“苦差事”。不仅仅是企业机关需要“忍痛割爱”,舍弃眼前利益,创造长远利益;同时也需要每一位公民自觉主动,向绿色看齐,向低碳看齐,向健康看齐,一点一滴,汇聚力量。
总而言之,蓝天不能问风取,蓝天还需“苦争取”,治理雾霾,我们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