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会议在贸易自由化、贸易投资便利化和经济技术合作等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此次会议期间,我国力推的“一带一路”规划更是令世界关注。
实际上,在此次会议之前,国家主席习近平就在11月8日的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对话会上表示,中国将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资源开发、产业合作和金融合作等与互联互通有关的项目提供投融资支持。他指出,目前中方制定的“一带一路”规划基本成形,这包括在同各方充分沟通的基础上正在构建的陆上经济合作走廊和海上经济合作走廊。此外,在此之前的11月4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八次会议上,习近平也强调了要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
中国正在用具体的规划和行动将“一带一路”蓝图转化成现实。
能源装备走出去订单将加大
据悉,“一带一路”战略设想之一是通过合作投资推动周边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 支持装备制造业出去, 特别是鼓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且技术水平相对较高的产业如核电、轨道交通、工程机械、汽车等到沿线国家投资,进而推进国内产能过剩行业到资源富集、市场需求大的国家建立生产基地,推动消化国内的过剩产能,缓解经济下行压力。
产能过剩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个系统性、结构性、深层次的问题,各行各业都难以规避这个“绊脚石”,能源装备领域也不例外。
业内普遍认为,这一系列举措之后,我国的能源装备领域将会实质性受益于“一带一路”规划,在推动周边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走出去战略的过程中,对于能源装备的需求将得到大幅增长,产能过剩也将得到缓解。
我国鼓励能源装备企业走出去。据记者了解,在“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下,我国将通过合作投资推动周边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国内制造业。习近平特别提出,要提出一批能够照顾双边、多边利益的项目清单,包括交通、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领域。
分析人士指出,此举可以加快煤炭、电力、新能源等领域国际合作,推动煤炭装备、新能源装备、电工电气等技术装备出口。
此外,与能源基础设施相关的燃煤、燃气设备出口,工程基建需求将在国际市场放大。预计,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国内汽轮机、发电机厂商、电网设备厂商都将获得大量订单。
装备企业走出去:须互利共赢
分析认为,“一带一路”的核心是打造能源通道,必然带动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随后我国西部以及中亚地区煤炭、油气资源将逐步打开区外市场,拉动区域内能源消费增长。
对外经贸大学教授王炜瀚认为,随着国家能源经济战略的调整,我国对外能源合作不仅是单向引进油气资源、能源技术装备,逐渐向对外输出核电等技术装备,资源与市场合作开发等方面转变,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将加大,实现各国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共创繁荣。
在“一带一路”的战略下,“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能源合作,将立足于能源项目、工程建设、装备制造、市场与资源互换等领域。在能源合作的前期,电力及油气基础设施建设将是重点,随之而来的是资源的开发利用,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贸易服务的往来。”王炜瀚说。
中国电科院副总工程师蔡国雄说:“随着国内电网规模和技术的发展,电网企业开始走向国外,并购国外电力企业,输出特高压技术、电力系统运营技术、新能源输电技术,电网之间的互联互通也在提高。”
在能源合作战略上,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査道炯提出要推进多元化能源外交,体现买方市场优势,变被动为主动。以石油为例,在巩固与中东国家能源合作的同时,我们还要不断深化与拉美、俄罗斯以及中亚国家能源合作。我国应建立和巩固能源多边合作机制,广泛参与国际能源事务和规则制定。
“但在‘一带一路’规划具体项目合作上,需要考虑各方舒适度,欲速则不达。需要与合作国不断磨合,讲究外交艺术,避免项目合作中途告退。”査道炯提醒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