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电材料设备网:通过引入社会资本,能够重新激活国有部门并为其注入新鲜资金,逐渐为战略性行业引入竞争,提高行业效率,可以说,这一改革不是稍加修改,而是意义深远。
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26日发布,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就吸引社会资本特别是民间资本参与,提出一系列改革措施。
《指导意见》针对生态环保、农业水利、市政设施、交通、能源设施、信息和民用空间设施、社会事业等七个重点领域提出了吸引社会资本投资的政策措施。与此相对应的是国家研究提出并推进信息电网油气等重大网络工程、健康养老服务、生态环保、清洁能源、粮食水利、交通、油气及矿产资源保障工程等七个重大工程包。今年4月,按照《政府工作报告》部署,国务院已经在铁路、港口等交通基础设施,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重大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工程,油气管网及储气设施、现代煤化工和石化产业基地等方面,推出80个符合规划布局要求、有利转型升级的示范项目,面向社会公开招标,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以合资、独资、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建设营运。此次针对七个领域更进一步提出新的鼓励政策,有利于进一步放宽社会资本准入。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特别是公共产品供给能力缺口较大、欠账较多。因此,此次选取的具体工程项目大多是有利于调结构、补短板,加强薄弱环节建设,增加公共服务产品供给的重大工程,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全局性、基础性、战略性意义,能够促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大工程,以及符合“十二五”规划和相关规划要求,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重大工程。这些重大工程往往反映了当前经济最迫切的需要,比如在生态环保领域需要加快国土生态治理、大气污染防治和清洁水工程建设,在农业水利领域需要加强粮食仓储设施建设和加快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等,在基础设施领域需要加快中西部铁路建设等,在社会领域需要加强健康养老服务建设等。
社会资本是市场中最灵动、鲜活的投资要素。在之前由政府资金和国有企业投资占主体的领域,民间资本的活跃注入不仅能化解原有投融资结构单一造成的资本流动不畅弊端,还能在行业内形成良性竞争,倒逼国企加快改革进度,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吸引社会投资到传统上由国企主导的投资领域,可以创造更多的需求并提高效率,由此也将提振投资者信心。在当下投资整体增长乏力之时,民间投资已经逐渐成为引人注目的亮点。据统计,今年前三季度,民间投资同比增速高于同期投资整体增速2.2个百分点,在固定资产投资中所占比重达到64.7%,民间资本已经在投资中居于主角地位。吸引社会有效投资,不仅将稳定经济增长,还有利于调整优化投资结构、产业结构,加速政府职能转变,更好地让市场发挥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随着我国改革步伐的不断推进,开放投融资领域,创新投融资方式,吸纳社会有效资本已成为为经济发展提供持久能量的新动力之一。本届政府自履新以来一直致力于通过体制、机制改革释放制度红利,为经济增长创造动力。目前投融资机制创新改革已经在水电、核电、电信、铁路等关乎国计民生,同时又是实体经济重点的基础设施领域有序展开。需要注意的是,在很多领域,虽然已经在政策上明确允许社会资本准入,但各地在执行时仍然存在一些针对社会资本的“玻璃墙”。这些“玻璃墙”让社会资本在一些投资领域屡屡受挫,以致投资信心受到影响。正因此,此次发改委方面负责人强调,调动社会资本积极性,核心要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市场准入问题,要建立公平的市场准入环境。二是创新投资方式,多方式吸引社会投资。比如在基础设施、公用事业领域,大力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三是给投资者合理的回报预期。这三个问题的解决缺一不可。
在当前一些地方房地产市场持续降温,产能过剩严重,地方政府投资放缓的情况下,加大吸引民间投资的力度将有利于稳投资,进而稳定经济增长。通过引入社会资本,能够重新激活国有部门并为其注入新鲜资金,逐渐为战略性行业引入竞争,提高行业效率,可以说,这一改革不是稍加修改,而是意义深远。伴随市场准入等领域的改革不断取得突破,不同所有制资本要素将实现高度融合发展,共同支撑中国经济的高效、可持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