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证券机构的分析过于乐观,如国泰君安研究报告指出,按1.5万元/瓦投资成本和2800-3200利用小时反推,0.7-0.9元/千瓦时的标杆电价将使海上风电运营的内部收益率与陆上风电相近,具备启动的经济性。
但多数开发商认为海上风电标杆电价不具有吸引力。
目前,海上风电造价是陆上风电的两倍以上,达到1.6万元-1.8万元/千瓦,年发电小时数达到3000小时以上才可盈利,其间又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目前,中国风电年平均小时数在2000左右。
不过,发电商不愿放弃海上风电的原因并非巨大的开发潜力,“更为重要的是担心落后于其他发电商。”秦海岩说。但摆在发电商面前的困难除了电价和协调因素外,仍需弥补标准规范缺乏和产业链残缺的短板。
缺失的产业体系及标准规范
与成熟的陆上风电产业链相比,海上风电产业链仍处于残缺状态。一般而言,风电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包括风电机组、标准规范、安装施工等。
虽然五大电源投资企业和中广核、国华、三峡、河北建投、鲁能、粤电等能源投资企业,在国内已经或正在开发建设一些海上风电项目,但真正具有海上风电施工经验的主体寥寥可数,主要包括中交航务系统、南通海洋水建、龙源和振华港机等。
由于中国海上风电起步远落后于欧洲,目前存在安装施工设备短缺的现状,如专业的海上风电安装船以及用于单桩打桩的液压锤。据龙源电力的经验,从荷兰引进打桩锤的价格即高达8000万。
专业的风电安装船对中国的船舶业也提出了挑战,风电安装船由风电施工船、起重平台和运输专用船组成。目前,较为成熟的供应商是江苏龙源振华海洋施工有限公司,该公司因与龙源电力合作建设如东海上风电场而领先于其他船舶公司。
此外,适合海上风电的5MW和6MW大容量机组在制造方面还处于少量试运行阶段。
不过,最大障碍或许在于海上风电少有标准规范可依。
据北京鉴衡认证中心蔡继峰在“中欧海上风电工程及装备制造技术研讨会”上介绍,目前,中国虽然制定了部分前期工作技术标准,但还未形成完善的标准体系,在工程勘察、施工、安装、运行管理和维护方面缺乏技术规范,难以对工程全过程实践实现有效指导。
据悉,北京鉴衡认证中心联合几大整机厂编制的《海上风电机组设计评估规范》,目前已完成评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