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去年年底,中国风电装机容量1221万千瓦,跻身世界风电装机容量超千万千瓦的行列,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四的风电大国。仅2008年一年,中国新增风电装机容量就达630万千瓦,新增量位列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的838万千瓦。
面对各种风电投资热潮,业内人士指出,中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格局不会改变,客观上需要其它能源的补充,而在可再生能源开发中,风力发电是除水能外,技术最为成熟、最具大规模开发和商业开发条件的发电方式,因此,大规模发展风电是中国可再生能源利用的主要方式之一。
风车下的隐忧
尽管新能源大方向看好,但短期内投资风电等项目仍要看自身实力能否持续支撑。近年来,中国一哄而上的风电投资确实存在一定盲目性。尤其是在前期各地实行的特许权项目竞标中,屡次出现企业以低于生产成本的电价中标情形,以抢占风电特许权项目。甚至出现有的企业投资风电只讲装机容量,不讲实际上网电量的情况。
“山东境内已多次发生多家企业在同一风场重复竖测风塔的现象,无序竞争的乱局给社会和企业带来极大浪费。”山东鲁能一位人士如是说。据了解,现在大多数风电项目是“赔本赚吆喝”。由于风电投资快速增加,致使世界风机供不应求,进而使国内外风机价格不断上涨,加大了风电投资成本,影响了投资收益。
对风电项目不断扩容感到不安的还有电网。一些电网人士担忧,由于前期风场选址缺乏科学性,风机运转缺乏稳定性,从而使上网电量忽高忽低,影响电网正常运行。目前,内蒙古和山东等地风电呈井喷式发展,但几乎所有建设的风电场都远离电网,接入电网具有远距离特点,而电网接入风电能力需要经过系统规划和论证,科学有序接入,致使电网企业的规划建设与风电发展速度不匹配。
青岛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企业投资风电项目借的是外债,预计12年后方能收回投资,而风机设计寿命只有20年。当初风机采购价格偏高,风场资源不是很好,年满发小时数不到1500小时,比内蒙古地区普遍低一半。仅风机维修一项就欠外方近1000万元。”
据了解,目前在山东唯一能保持多年稳定运行并盈利的是鲁能长岛风电厂。鲁能集团1998年利用德国政府无息贷款,在山东长岛县建了9台600千瓦的风机。由于长岛风力资源得天独厚,年满发电约2500小时,加上当时较优惠的上网电价,基本处于盈利状态。但对于目前国内多数风电厂来说,却只能保持微利,甚至亏本经营。
风电上网之路
由于风电厂多建在主干电网没延伸过去的边疆、沿海等偏远地区,目前主要靠企业自己来筹建输电线路,致使风电送出相对滞后,给风电企业带来负担。
在山东,由于电网布局比较合理,风电场距离主线路大约10至30公里,而在新疆、内蒙古等地则要相隔上百公里,线路投资动辄要几亿元。为加快风电配套输出线路建设,国家发改委对线路投资有优惠政策,加价0.03元/千瓦时。但因这些地区用电户少,电网不愿投资建设,致使国家关于线路投资建设的电价加价政策难以落实。如果电网不投,只能由发电企业自己建,这必然增加风发厂的投资成本。
风力发电高价上网,还要延伸电网线路,必然给供电部门带来一定利益冲击。一家从事风电项目的人士表示,为风电并网的事,公司跟电业局打交道感到很费劲。公司曾想委托地方电业局建设,由公司负责维护,但电业局不愿意。由于供电线路一般由风电企业来建,管理运营比较麻烦,经济上也大打折扣。据介绍,这家风电厂为输出风电,在荒山偏岭建了20多公里线路,每公里投入约50万元。
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长李俊峰认为,风电是一种间歇性电源,会降低电网负荷预测精度,从而影响电网的调度和运行方式,还影响电网的频率控制、电压调整、电网的潮流分布、电网的电能质量、电网的故障水平和稳定性和电网的运行成本等,要求电网企业全额收购风电的上网电量存在相当大的技术和管理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