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压之下,外企必须调整策略,适应“低价为王”的中国市场。
目前,国内主流的风机规格在1兆瓦以上。政府也出台了多项财税政策,鼓励企业生产1.5兆瓦或更高的风电整机及零部件。
在这一趋势下,国内企业的应变能力极强。2008年能够量产1兆瓦到1.5兆瓦风机的国内主流制造商就有十多家,而在2006年这个数字还是零。很多公司以最快的速度拿到了海外企业的专利授权和合作协议,并马上投入到生产中。
外资公司的动作显然比较缓慢。
光大证券研究员王海生告诉CBN记者,知名风机企业西班牙歌美飒公司的主流产品就定位在850千瓦的小型风机上,若想在中国拿到更多的订单,需尽快转型并量产1兆瓦以上的产品。
他还提到,全球最大风电设备制造商维斯塔斯的管理层在决策是否大规模地投建1兆瓦以上的产品时犹豫不决,他们担心中国可能会在这个型号上产能过剩。
维斯塔斯在今年4月量产下线的是V50-750的小型风机,因为他们判断中国多数地区属于中低风速带,小型风机更适合,风机并不是越大就越好。
“维斯塔斯有2兆瓦风机技术和生产经验,问题是外企高层是否敢作决策,能否尽快作决策。”
王海生表示,未来外企可以选择其他途径提高市场占有率,其中就不乏采取与那些具有强劲市场开拓能力的中国公司合资或者互相参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