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市场经济初期5个“五年计划”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由过去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实行高积累和外延型发展模式转变为经济和社会协调、效益型和可持续发展模式。同时,中国经济也实现了由供给约束型的短缺经济型态转向为需求约束型的买方市场型态。经济学家刘国光在总结计划经济时讲到这个5个“五年计划”有以下几个热点:(1)五年计划的基础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上;(2)计划管理逐渐由指令性计划为主转变为指导性为主;(3)计划制定日益规范化、科学化、民主化;(4)五年计划的实施效果有了很大提高。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期这25年中,电力工业有了很大发展,基本解决了延续26年的缺电局面,基本满足了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对电力的需求,这一成绩的取得并不是靠美、英倡导的在已建成电厂的竞争取得的,而主要靠解决电力工业资金不足取得的:一是实行电价外加价,作为各省市的电力建设基金,使各省市自治区有财力建设发电厂,变中央独家办电为中央和地方多家办电;二是电力工业可以从银行贷款负债经营,加快发展;三是降低发电厂、输变电工程队的资本金,一般电力工程的资本金由35%降低为20%,以较少的自有资金搞较多的电力工程,以加快电力建设;四是允许外资和私人企业涉足发电厂建设,最多时曾达到总装机容量的14%;五是2002年电力体制改革国家电力公司实行厂网分开,成立了五大发电集团,当时国资委曾设想将中央发电集团公司减少到3个,发电公司为避免淘汰,竞相做大,对加快电力发展也有很大作用。美英在已建成电厂中引入竞争机制,抑制了新电厂的建设,由电力富余走向电力短缺和严重缺电,中国的电力市场化改革所采取的措施,使中国由严重缺电走向供求基本平衡。“十五”是最好的例子,“十五”装机容量增加近2亿千瓦,年发电量增长11000多亿千瓦时,“十五”计划装机容量仅增加5000万千瓦,(由2000年的3.19亿千瓦增加到3.7亿千瓦),年发电量增加3600亿千瓦时(由2000年的 13685亿千瓦时增加到17300亿千瓦时)。可是到“十五”末的2005年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年均增长4.8%及3%,实际增长分别达到10.1%及 12.7%。“计划”从来都是偏小的,但是像“十五”计划那样错得离谱,只有在中国的市场经济初期才能出现。
我国电力工业在这个时期里,像美英那样在已建成的发电厂里的竞争性市场没有形成,但是在新建发电厂中是有竞争的,竞争使发电厂的投资明显下降,看来在已建成的电厂中引入竞争不如在新建电厂中引入竞争更有效、更有成绩。但是这一时期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没有形成,主要在于政府牢牢控制电力价格,压低电力价格,电价中交叉补贴严重,电力工业在这25年中由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情况下变成高负债的行业;价外加价和地方办电过程中修建了不少污染严重的小煤电,后来又用“以大代小”纠正错误,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三)市场经济时期由“计划”变“规划”
2005年召开的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主要议题之一是研究和审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延续了50多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首次变为“规划”。2006年3月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及党中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发布,为全国各行各业作出了榜样,但是能源和电力行业十一、十二两个五年规划都未公布,究竟是什么原因?
从上面的叙述可以看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的65年中,经历了十二个五年计划、规划,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是学习前苏联的五年计划;在改革开放之后的市场经济初期,由于市场经济尚不完善,仍然采用五年计划模式,但逐步向市场经济靠拢;到2005年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比较成熟,遂由“计划” 改为规划。
“计划”与“规划”的差异
2005年召开的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在研究和审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时,将“计划”改为“规划”。将“计划”改为“规划”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一)“计划”变“规划”说明中国的市场化改革已日趋成熟,政府注意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中国自1978年提出社会主义市场化改革以来,到2005年中国的经济体制环境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据当时统计,中国95%以上的商品资源由市场来配置,国家定价的商品不足5%,社会主要商品供求平衡和供大于求,包括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技术信息市场等在内的市场体系正在不断完善。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经济日益融入全球市场。这些都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中国已成为发展中的市场经济国家。“计划”是政府直接配置资源,“规划”是在政府宏观指导下,由市场配置资源。资源配置主要由市场配置还是政府直接配置,这是计划经济下的计划和市场经济下的规划的一个根本区别。对于大多数行业来说,规划将主要运用市场机制,由企业自主运用市场机制,由企业自主决定投资方向,投资效益将成为引导资源流向的决定因素。在发挥国家规划对资源配置的指导作用的同时,使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得以充分发挥。2013年11月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进一步提出:“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