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耀曾经说过,“由计划向规划转变是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又一个历史坐标,规划的特点就是从具体、微观、指标性的产业发展计划向宏观的国家空间规划转化。”
(二)“计划”变“规划”要求将过多过细的量化指标淡化,规划将更加注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把握与调控
《现代汉语词典》对“计划”和“规划”的解释是:“计划”是指工作或行动前预先拟定的具体内容和步骤;“规划”是指比较全面和长远的发展计划。显然后者更加注重宏观性、战略性和长远性。
当我们翻开以往的五年计划,我们可以看到各类指标,以“十五”规划为例,仅规定了产量指标的工业品就有28种,包括家用洗衣机、家用电冰箱、化学纤维等、农业生产指标中包括甘蔗、甜菜、茶叶、蚕茧、黄红麻等。而在“十一五”规划中不再规定工业品和农产品的生产指标,主要制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突出战略方针、战略任务、战略布局、战略措施和重大政策,不搞过多的量化指标。即使是需要国家规定的主要指标,也分成两类:一类是预期性的,另一类是约束性指标,“十一五”规划中,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共22个,预期性指标22个,约束性指标仅8个。
我国在计划经济时期,国家通过计划逐一配置重要资源,所以各项指标定得非常细,过去的计划有许多属于市场、企业和资本自我调整的内容,而市场配置资源的今天,规划突出宏观性、战略性和指导性,规划指标少而精,从“计划”到“规划”,体现了从微观向宏观,从直接向间接,从项目管理向战略管理的转变。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遇到了资源和环境的瓶颈约束,面临着激烈的国际竞争,规划将凸显政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把握和调控,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放在突出的位置,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节能减排,改善生态环境,为谋划中国未来五年以致未来30年等更长远的发展,描绘一幅清晰的“蓝图”。
(三)“计划”变“规划”要克服“越位”和“缺位”,是政府职能转变迈出的新步伐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遵循这条规律,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
如何使政府既不“越位”又不“缺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可以由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领域的内容减少了,政府在抓好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的同时,加快职能转变的步伐,在公共服务、生态环境、资源保护、优化环境发展等方面更好地履行公共职责是当务之急。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公共管理、社会服务是政府的四大职能,后面的两大任务是政府极为重要的职责,也恰恰是政府最为薄弱的环节。
“计划”变“规划”对于大多数行业,特别是私有的、竞争性行业是合适的,但是对于公有的,非竞争性行业、自然垄断行业是否合适,具体到中国的电力行业该怎么办,就值得探讨。
要不要做电力规划?
2002年进行厂网分开、引入竞争的电力市场化改革,2005年中共中央提出“计划”变“规划”,国家编制了“十一五”、“十二五”两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但电力行业至今没有发布电力规划。没有电力规划,电力工业的发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快得多,而不少电力计划的预测失准,最突出的“十五”计划预测错得离谱,电力计划失控,使得公众对电力计划、规划的作用产生怀疑,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电力规划还要不要做?
中国电力行业的主流观点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立足中国国情(如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电力行业需要国有经济占主导),必须重视和加强电力统一规划。理由是:
——电力的国民经济基础产业地位要求加强统一规划。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特征要求加强统一规划。
——电力工业的自身特性(电力发供用同时完成和技术资金密集型特征)要求加强统一规划。
——我国能源资源与生产力布局不平衡的特征要求加强统一规划。
——转变电力发展方式,增加新能源利用,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促进能源效率提高和节能减排,需要统一规划。
——加强电力统一规划,能有效促进行政管理方式转变。
——深化电力体制改革与坚持统一规划并行不悖。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电力工业统一规划机制研究》2013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