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我国电网发展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全年电网投资达到4118亿元,同比增加6.8%,超过了电源建设投入472亿元。事实上,从2013年电网建设投入首次超过电源建设投入开始,电网建设投入持续加大,迎来了一轮高峰期。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电网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回路长度、公用变电设备容量分别为57.20万千米、30.27亿千伏安,分别同比增长5.2%和8.8%,两者均保持中高速增长。
全国基建新增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长度和变电设备容量分别为3.61万千米和2.24亿千伏安,分别同比少投产2842千米和多投产2563万千伏安。
从主网来看,优化配置资源的能力进一步增强,2014年全国完成跨区送电量2741亿千瓦时,全国跨省送出电量8420亿千瓦时,同比分别增长13.1%、10.8%。以水电为例,2014年发电量历史性突破1万亿千瓦时,占到了全国总发电量的19.2%,相当于每5千瓦时电能中就有1千瓦时是水电。根据南方电网公司公布的数据,“西电东送”全年完成电量171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了30%,可见电网在西南水电基地电力外送过程中发挥的巨大作用。
根据国网、南网的预测分析,2015年,6大区域内电力供需总体平衡,东北、西北区域富余电力还将保持较大规模,仅华北电网可能存在供需紧张的状况。从过去的缺电到现如今的供需总体平衡,这很大程度上也来自于电网主干网架的不断完善。
值得一提的是,在电网建设投资中,主网投资的核心指标是用电量增速,2014年我国的GDP同比增长7.4%,全年用电增速3.8%,增幅较2013年均有所下降。随着这一指标的下移,加之基本网架建设的日益完善,下一步投资的重点必将向配网转移。
1月中旬,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批复了深圳市输配电价改革试点首个监管周期电网输配电准许收入和输配电价。
2015~2017年深圳市电网输配电价水平分别为每千瓦时0.1435元、0.1433元和0.1428元,比2014年的每千瓦时0.1558元下降超过1分钱。
输配电价的确定,将推动成本约束机制的建立,推动配电网的合理规划投资,避免超前投资,合理确定电网资产折旧年限等,使配网建设更加合理、高效。随着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内蒙古西部电网启动输配电价改革试点,改革的试点范围还将进一步扩大,我们也将持续关注。
配网可以说是智能电网建设的“牛鼻子”,如何提高其智能化水平也是亟待攻克的一道难题。1月9日召开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国家电网公司组织申报的“国家电网智能电网创新工程”项目获得了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这标志着我国智能电网的研究创新工作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同样,南方电网公司承担的国家863计划课题“大型风电场柔性直流接入技术研究与开发”课题也在1月份获得了科技部的验收通过,打破了百千伏级高压柔性直流输电技术长期由国外公司垄断的局面,标志着我国的多端柔性直流输电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这些突破让我们有了充分骄傲的理由,也要为这些背后默默付出的电网人鼓掌。
有专家预言,电动汽车的发展必将与电网融为一体,但充电难的问题也一直制约着电动汽车的推广。1月15日,国内首个高速公路跨城际快充网络———京沪高速公路快充网络全线贯通,京沪高速成为了国内首条具备电动汽车快充服务功能的高速公路。
据悉,京沪高速全程1262千米,国家电网公司在沿线建成50座快充站,平均单向每50千米1座快充站。每座快充站可同时为8辆电动汽车充电,30分钟内充满(80%电量),并支持为所有符合我国标准的电动汽车充电。
根据规划,到2020年,国家电网公司还将建成以“四纵四横”(四纵:沈海、京沪、京台、京港澳;四横:青银、连霍、沪蓉、沪昆)为支撑的高速公路快充网络,续航里程达1.9万千米,这将大大促进我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
在新常态下,如何让电网发展方式更合理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因为这不仅将促进能源结构的整体优化,也将为国家的改革发展提供强大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