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境外投资政策不断完善。
2014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着力优化外贸结构、改善外贸环境,强化政策保障、增强外贸企业竞争力,重点支持我国民营企业加快“走出去”。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的《政府核准投资项目目录》也明确指出,约99%的境外投资项目将取消核准,改为实行备案管理制度,大大扫除企业“走出去”的政策障碍。
其二,金融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2014年12月,国务院要求加大金融对企业“走出去”的支持,提出简化境外上市、并购、设立银行分支机构等核准手续,强调推进外汇储备多元化运用、发挥政策性银行等金融机构作用、吸收社会资本参与等,为企业“走出去”提供长期外汇资金支持。工信部、进出口银行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大重大技术装备融资支持力度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将创新金融产品和融资服务模式,为企业提供多元化和个性化的融资服务,支持产品出口及企业“走出去”。
3.我国装备“走出去”面临的困难
2015年对“走出去”的企业将是个机遇年,但一方面国际经济与社会形势仍然比较复杂,我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着多重风险,另一方面,企业自身也还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
一是对外投资的经验明显不足。
我国大规模对外投资的时间还比较短,对国际市场的情况和规则不熟悉,缺乏高水平的国际化人才,国际运营和管理经验不足。如我国高铁产业主要专注于研发、制造与销售,在服务方面经验不足,由于缺乏国家层面的战略规划,还面临着与美国、日本等高铁强国技术标准体系对接的难题。
二是市场竞争环境更加严峻。
我国企业经营的同质化程度较高,精细化管理能力不足,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缺乏产异化的手段及定价能力,经常出现多个国有企业同时竞争同一个项目,损害我国的整体利益。同时,大部分发达国家的环境保护要求高于我国,我国企业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可能不足,缺乏手段防范和控制以环境为代表的综合竞争风险。
三是境外政治风险仍然突出。
在亚非国家,东道国的突发性政治事件增加了我国企业面临的各种政治风险。今后一段时期,部分海外市场的安全问题仍十分突出。据近期发布的中国企业国际化报告所称,近十年我国企业“走出去”中25%的失败可以归结为东道国的政治动荡、领导人更迭和反对派的阻挠。近期墨西哥政府宣布无限期暂停高铁项目,再次展示了我国高铁“走出去”中的政治风险。
四是金融、财税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有待加强。
目前促进企业“走出去”的金融财税体制不能完全适应行业业务快速发展的实际需要。汇率的非预期波动可能导致海外资产出现汇率损失,我国“走出去”过程中面临较大的汇率金融风险,企业还缺乏综合使用金融衍生品应对风险的能力。与国际融资成本相比,我国的融资成本较高。海外投资项目由于风险复杂,难以满足国内的信贷条件,海外扩张受到资金方面的制约。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对外部世界的需求主要有五个方面,即安全、资源、技术、市场和认同。促进装备“走出去”的战略思路、具体路径和支持政策要符合这五个方面的要求。要通过推动我国装备“走出去”为突破口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同时推动更多高附加值的中国制造、中国标准到国际市场竞争,促进国际产能合作,以此实现出口升级和产业升级,以此解决资源瓶颈问题、解决技术突破问题、解决市场空间问题、解决世界对我国的认同问题。因此,要在这个层面来下大力气扎实推动装备“走出去”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