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能》| 苏晓 张玥
“联合动力2014年的出货量比2013年翻一番。”在2014年10月份召开的北京国际风能大会上,联合动力总经理褚景春透露了该公司2014年的发展情况。让联合动力更足以为外人称道的成绩是,经过几年来的努力,联合动力供给国电集团系统之外的装机量已经占到4成,不得不说是个突破性的进展。
回顾从2007年以来的发展轨迹,联合动力正在从制造业向制造服务业转型。不管是新机型的研发制造、传统机型的价值提升还是后市场的寸土必争,联合动力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寿命周期解决方案提供商。
力推低风速机型
2014年5月18日,联合动力最新研发生产的2兆瓦双馈机组UP2000-115样机在山东成功并网发电,这款拥有全球最大叶轮直径的2兆瓦风电机组的诞生再一次彰显了联合动力在研发与生产方面的非凡实力。
就在短短的8个月以前,联合动力的1.5兆瓦97米叶轮直径的低风速机组刚刚在天津并网运行。这款专门针对低风速地区1.5兆瓦平台的机组产品采用了联合动力不断优化的高效发电机和齿轮箱,机组发电性能大幅提高。与同样是安装在低风速地区的1.5兆瓦93米叶轮直径机型相比,UP1500-97在实际运行中也展示出了极大的优势,发电性能较同类产品高出4%-6%。通过对云南双龙菁项目现场的数据测试,UP1500-97的实际发电量高于理论发电量,同时对比半年的数据便可发现,UP1500-97的发电性能比上一代产品UP1500-86高出25%以上。
而此番不到一年时间,联合动力再次推出2兆瓦平台的超低风速风电机组,让其他很多企业还在蓝图构想阶段的计划变成了现实。早在2007年下半年,联合动力与德国Aerodyn公司完成1.5兆瓦机组联合设计时,该公司就掌握了完整的设计文件和所有软件的代码,这种“授人以渔”的合作方式让联合动力这家成立仅仅几年的新能源装备制造公司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此次,联合动力在极短时间内推出UP2000-115机组产品,可谓是其对风电机组研发与制造技术逐渐游刃有余的一种表现。也正因为前面UP1500-97机组的良好运行表现,以及UP2000-115机组“在5.3米/秒风况条件下年最大发电等效小时数达到2000”的优异测算值,该机组赢得了国内市场业主追捧。仅是样机测试阶段,联合动力就已经洽谈了超过10个项目的订单,这些风电场项目分布于江苏、安徽、山东、重庆、湖北和贵州等地。
一位参与该机型设计的主要工程师告诉记者,联合动力为UP2000-115机组专门设计的56.5米超长轻量叶片采用了高模玻纤材料和高效气动翼型,强度高于以往任何一款产品,重量也有所降低。因此,风电机组在极大程度地提升风能捕获效率时可以有效降低载荷,全方位地满足了客户对机组安全可靠性、环境适应性以及投资收益高的多重需求。
不过,联合动力设计超低风速机组的理念并非简单地停留在叶片加长上。联合动力副总经理冯健告诉记者,UP2000-115机组是联合动力的技术研发团队通过更精细的计算和控制,在机组经济性与安全性之间寻求最佳平衡点的集大成者。“一方面,我们在计算载荷的时候充分吸收以往的经验和测试,将计算精度控制在更加合理的范围内,在可以接受的安全系数内降低载荷;另一方面,我们对一些关键的、可能影响较大的载荷工况进行控制优化,比如采用变桨距来收桨、阵风降载、振动反馈控制等来降低机组极限载荷,并通过传动链、塔架加阻控制技术有效降低机组的疲劳载荷。”
虽然起步不早,但是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联合动力走的每一步都引领着市场的需求,自主研发的低风速风电机组已经成为联合动力走向市场的一张王牌。2014年6月中旬,UP1500-97获得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2014全球可再生能源领域最具投资价值领先技术蓝天奖”,也标志其获得了国内外权威专家的全面认可。
依托“风电设备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科研平台,坚持1.5MW、2MW、3MW和6MW等4个产品平台战略,联合动力研发团队将机组使用特性、客户需求以及风能资源环境发挥到了极致。同样是UP2000-115机型,山东山区所安装的样机面临的风湍流度较大,风向多变,对机组在快速响应、控制加载方面的要求更高;而安徽平原安装的样机则处于湖边,风速平稳些,但要应对南方温度高、湿度大的困难。“通过这两个不同地理环境的风电场,我们可以更有对比性地考察机组实际运行情况。”冯健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