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方风力发电网>聊市场 >行业分析 > 联合动力用技术拓展市场

联合动力用技术拓展市场

2015-02-27 来源:中国风能协会 浏览数:839


  专注技改增值服务
  通过几年的摸索与不断创新,联合动力人发现,如果从提高业主收益率的角度来看,技术服务能力的提升和推出新的机型是具有同等价值与意义的战略举措。而且,虽然目前市场反映的是南方低风速、大叶片机组的需求,但“三北”地区依然是未来的主战场,而联合动力迫切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让这个主战场上的机组获得更大的出力和效益。
  早在2012年年初,联合动力就推出了一项旨在提高在役机组发电量、节省自耗电和降低运维成本的持续改进计划。邹长宁解释:“历史上有一些风电机组,其固有的弱点会制约它的发电量,签合同时是可以满足业主95%的可利用率考核标准的,但通过后续的技术改进,我们可以让机组可利用率达到99%。另外,以前的风电机组叶片长度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可能是一个长度,但是在目前新的降载技术条件下,可以将原来的叶片换成大的叶片,增加机组的发电量。”
  事实也证明,对某些机组技术的优化改进并没有添加太多的成本,有些虽然需要增加一些额外的投资,但从整体上来看,业主获利依然很大。
  2013年,联合动力对业主的25个风电场开展了“首批千台风电机组”功率曲线优化项目和冷启动与自耗电项目。结果显示,仅天津沙井子一期9台风电机组通过5个月数据对比,发现发电量提高了2.9%,三期提高2.6%;黑山业主方通过对比发现发电量比优化前提高了1.7%。冷启动与自耗电优化达到了项目背景中提出的降低机组自耗电要求,自耗电节约占总发电量的1.36%,比未优化前机组节约了50%,效果得到了业主的充分肯定。
  同时,对于同一个平台的机组,联合动力更加注重客户的实际需求。像汽车生产一样,联合动力也有区别性地设计了通用版和个性版的风电机组,通过调节控制手段、叶片、叶型等,让同一款机组可以在不同的风况中得到运用,并产生意想不到的效益回馈。
  “譬如在低风速市场,我们已经做了很多这方面的尝试。也许你无法想象,我们在甘肃地区装的2个10万千瓦的风电场,用的都是适应南方市场的1500-97机组。”邹长宁对记者说。
  经过几年的发展,联合动力目前已经具备1.5兆瓦、2兆瓦、3兆瓦和6兆瓦等多个产品平台,而且基本覆盖陆上、海上和潮间带等领域。仅从风电机组的容量和叶片范围来看,联合动力已经做得非常全面。不过,联合动力还有更多的新想法。
  冯健告诉记者,下一步,联合动力将在南方低风速区域围绕分散式风电接入,开发一款真正适应分散式需求的产品。冯健给记者描绘了一幅这样的图景:在南方某个县或某个市的分散式风电场,风电机组之间可以实现信息互联,甚至可以通过电网要求对自身进行调度。这里的风电可以直接并入当地农村电网,不需要升压站,会更加智能化。“这样的机组对风速的适应性也更广,可以在超低风速、超超低风速的地区安装,譬如风速4.5-5.5米/秒之间。机组在容量上也不追求太大,1兆瓦左右就可以。”
  从陆上到海上,从“三北”到南方,从集中式到分散式,联合动力总是在这一个又一个战略布局中不断定位自己的角色。成立7年,联合动力从当初的风电机组技术跟随者快速发展成为风电制造业的佼佼者,这与其不断向制造服务型企业的战略转型无不相关。
  拥有更大市场竞争力的联合动力,在选择客户合作上面也有了更大的主动权。“现在,我们会按照联合动力对客户的评判、对项目的评判来选择合作方,主动地去选择中高端的客户、有实力的客户。我们给合作方提供很好的服务,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使其获得更高的赢利水平。”邹长宁告诉记者。
  而隐藏在这些话语背后的底气,自然是一流的制造商定位、一流的产品品质与服务,以及永远引领市场需求的战略理念。这些,也恰恰是联合动力持续保持增长的原动力。

【延伸阅读】

标签:

阅读上文 >> 中国已装机风电产能创历史新高
阅读下文 >> 产业链重要环节缺失 海上风电产业体系亟待完善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eastwp.net/market/show.php?itemid=27585&page=3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东方风力发电网

按分类浏览

点击排行

图文推荐

推荐聊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