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柴静拍摄的纪录片《穹顶之下》折射出我国能源结构极不合理,大力发展新能源才是对雾霾等环境问题釜底抽薪的措施。
腾讯科学讯(乔辉)央视前主持人柴静拍摄的纪录片《穹顶之下》可谓红遍全国,尽管谈及的主体是雾霾,但其实折射了这样一个事实:推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正是大量化石燃料的燃烧。不妨先从我国发电量以及各种发电形式所占的比重来看一下问题的严重性。
实际上,我国已经赶超美国成为世界发电量最大的国家,总装机容量达到了13.5亿千瓦(美国位居第二,为9.3亿千瓦),其中,火电9.15亿千瓦、水电3亿千瓦、风电0.95亿千瓦、核电0.2亿千瓦、其它能源0.2亿千瓦。可见,依靠化石燃料的火电比重达到了68%,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化石燃料的燃烧会产生大量的粉尘污染、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各种细小的悬浮物,包括直接生成的PM2.5,以及由二氧化硫等化学物质次生的PM2.5颗粒。
经济的快速发展是建立在这样的能源结构中的,怎么能拥有新鲜的空气和适宜的居住环境?我们回到柴静的视频当中,具体看一看。
雾霾是什么?是雾和霾的组合词。雾霾常见于城市。我国不少地区将雾并入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现象进行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其中PM2.5颗粒是雾霾程度的重要指标。它们是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1微米等于1/1000毫米)。
根据柴静调查报告的数据来看,我国PM2.5 24小时平均浓度值已经大大超过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北大教授分析说,在北京测到的数据中有15种致癌物,是国际标准值的14倍!在国际大都市,看不见工厂和烟囱,可数值就是这么触目惊心。
柴静在视频中提及了这样一个事实:我国煤炭的消耗量超过了全世界其它国家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