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了两三年的低谷期,在国家政策规范、扶持下,国内风电市场迎来了发展的“第二春”。而停滞良久的海上风电也终于盼来了“解冻”。
2014年8月,国家能源局组织召开了“全国海上风电推进会”,公布了《全国海上风电开发建设方案(2014-2016)》,该方案涉及44个海上风电项目,共计1028万kW装机容量。
而此前,国家发改委刚发布了海上风电的另一重磅消息——海上风电上网电价政策,明确了国内海上风电的标杆电价:2017年以前投运的近海风电项目上网电价为0.85元/kW˙h,潮间带风电上网电价为0.75元/kW˙h。
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我国海上风电行业已经迎来两项重大利好消息。政策密集出台的程度表明国家试图推进我国海上风电建设的信心空前,可以看到,在政策的指引下,我国海上风电正迎来最难得的发展时期。
作为我国风电设备制造领域的领军企业,国电联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合动力”)凭借对市场趋势的精准把握以及在技术领域的领先优势,在我国即将开启的海上风电盛宴面前,显得信心十足。
“在陆上双馈风机数量方面,联合动力已经是国内第一。海上风电我们起步比较早,未来也会继续保持领先。联合动力的发展目标是‘国内领先、国际一流’,我们为此一直在努力。”联合动力副总经理冯健坚定地表示。
精准把握市场趋势
面对这幅广阔的海上风电发展图景,在对未来市场充满信心的同时,联合动力也保持着一贯的冷静。
“随着海上风电上网电价的出台,以及海上新核准项目的出炉,我国沿海一些风资源条件好的地区将会加速优先发展海上风电,由此,我国海上风电将会进入稳步发展时期。”冯健说。
实际上,自2008年我国第一个大规模海上风电示范项目——上海东海大桥示范项目建设至今,外界对国家何时出台海上风电上网电价就热议不断。此次电价政策的出台,一方面被业界认为解决了海上风电项目财务评价中最关键的要素,是我国海上风电发展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但同时,针对“一刀切”的电价水平是否合理,也出现了不小的争论。
不少人认为,由于我国海上风电资源与欧洲尚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一电价水平低于预期的标准,将会导致我国海上风电发展步伐减慢。
对此,冯健认为,国家从第一个海上风电项目建设至今,用了6年多的时间来制定海上风电的上网电价,反映出我国主管部门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将电价定在这一水平的初衷是为了让大家更理性地看待海上风电项目的开发,避免再出现陆上风电开发中一拥而上的现象。而且,稳步发展海上风电也有利于国内风机制造业的不断成长,开发商不会因为急于上项目而仅选择当前业绩较多的国际品牌风机。”在风电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他深谙这个市场的竞争法则,在他看来,海上风电开发存在一定的风险,在这一电价水平下,大家要重新审视参与海上风电项目建设到底是否合算。
实际上,正如冯健所言,目前,我国海上风电的发展确实面临诸多挑战。
首先,海上风电项目开发除了要考虑海上风资源特点之外,还要综合考虑海洋生物、海洋渔业、航运线路和军事管制区域等功能区划,这是海上风电项目前期工作推进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其次,我国还未形成完善的标准体系,在工程勘察、施工、安装、运行管理和维护方面缺乏技术规范,再加上我国海上风能资源评价工作也没有系统开展,这都影响了海上风电场工程建设的顺利推进;而且,我国海上施工设备还不能适应多种建设条件,海上风电基础设计、施工研究经验也尚且不足,离岸变电站和海底电缆技术等级也不高。
因此,冯健提醒说:“目前的海上风电上网电价,可以保证风电运营商在风资源条件好、工程建设施工条件好的海上风场,类似福建沿海以及江苏沿海区域实现投资回报。但同时,海上风电项目开发对风电运营商、设备制造商的风险管控水平等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对于海上风机制造商来说,挑战或许大于机遇。”
他表示,由于海上风电的建设成本是陆上的2~2.5倍,运维成本是陆上风电的3倍以上,高成本地投入对项目开发来说具有极大的风险,这要求海上风电机组的可靠性要高于陆上风电机组一个等级。而且,风机制造商一定要充分考虑海上的特殊环境,要针对中国沿海的高湿度、高盐雾、高温的腐蚀性环境条件,做好整机防腐系统性设计。
此外,他还强调海上机组的设计还需考虑机组安装和运行过程中对附近渔民、海生物及海洋环境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