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百年制造业史的经验与教训
中国企业尤其是机器制造业可以追溯到100年之前,中国在一批清政府洋务运动的大臣如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等人的努力下,开始了近代机器制造业。它们的主要代表为1865年曾、李两人奏请皇上在上海成立“江南制造总局”和左宗棠在福建马尾创建的福建船政局。中国近代企业的发展从此拉开了帷幕。中国企业从发展的开始就有官办、官督民办和民营的争论。在最初创办的那些官商合营企业中因官本赢弱,启动资金大多来自民间,经营也基本仰赖买办,所以强调商办是一个潮流。可是要将企业彻底民营化,却是洋务大臣所决然不允的。洋务大臣办企业,一是为了“强兵”- 军事上需要;二是为了富国 - 增加财政收入。企业一旦民营,便无法直接掌控。从文化心理来分析,千百年间,商人从来“富而不贵”,为九流之末, 跟他们一起合办企业已是迫不得已之计,现在要闹“独立”,在官僚们看来自然是万万不行的。
而同时日本则出现了一次十分坚决地民营化。日本政府认识到国有官营弊端太大,便毅然改弦更张推行民营化。明治维新启蒙者福者谕吉疾呼:“政府若为了富国,就认为可以做任何事情,与人民从事相同的寻常事业,甚至与人民竞争工商之成败,其弊极矣。”曾出任日本政府首相的著名政治家伊藤博文则阐述说,日本政府创办各种企业的目的之一,就是“示以实利,以诱人民”,当这些工矿企业在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以及培养技术工人方面完成了历史使命后,政府就应该把这些官营企业售给民间商社。
在过去130年间,也就是从晚清洋务运动至今,中国商业界的发展竟是如此惊人的一至。在当今的中国经济界,一个经常被讨论却难以解答的课题是:国营垄断资本的日益庞大,对中国未来意味着什么?未来很难被准确地预测。不过,历史却能够以自己的方式给出某些启示。在清代末年,正是国营资本与民营资本的一次激烈博弈,最终导至了帝国的覆灭。而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以“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官僚资本集团则显然给国家治理带来重大的负面效应。
我们从我国百年发展史和国外的经验,得出以下结论:
在竞争性行业应“国退民进”,当前正值国际金融危机之际,国家正在推行“保增长、调结构”。调整好风电行业的结构。国有资本不要与民争利。
民营企业要利用风能发展的大好时机,搞好经营、抓好质量、开拓市场、创新发展,在风能行业占有一席之地。
2.风起云涌的风电制造业的5年
近年来,我国出现了一股可再生能源发展热潮,尤其是风能工业,出现了井喷现象。自2005年可再生能源法公布实施以来,风能工业每年都以100%意识以上的增长速度向前发展。但是仍有一些问题困扰风能业界。本文对其中一些问题提出个人的一些看法,供大家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