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进入风能工业是不时太迟了。风能工业,尤其是风电设备制造业是竞争性行业。竞争性行业什么时候都不晚,更何况风能行业是一个发展才不到三十年的行业。例如上世纪60年代,日本丰田开始进入当时已经十分成熟的汽车制造业,几乎所有的业界人士都认为丰田老板疯了。但经过40多年的发展,今天丰田已稳居世界汽车制造业的第一把交椅。风电设备制造业在中国还是一个新兴的行业。真正的规模发展才5年时间,任何新进入这一行业的业者都可以吃到头口水。至于能否发展要看各个公司的经营水平。在任何行业的经营过程中都有优胜劣汰的过程。
有些政府官员和业界专家认为通过优胜劣汰、行业洗牌,我国将只有2-3家整机制造公司可以生存。我认为优胜劣汰、行业洗牌一定会发生,但不是只有2-3家整机制造可以生存。其理由是风电市场巨大,国内2020年就规划装机1亿千瓦。可以预见在3-5年内,我国一定会成为世界风电设备制造基地。国际市场的开拓会使我国风电制造企业更有用武之地。德国、西班牙和丹麦的现实也证明了这个论点。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德国仍有10来家整机制造企业、西班牙也有近十家整机制造企业在良性地发展。
3.民营企业在我国风能工业中的地位与作用
民营企业在我国风能工业中名声不佳,在风电场开发建设行业中被认为是圈地、买卖项目,在风电设备制造行业被认为是炒作风电概念、圈钱。
实际上自可再生能源法颁布实施以来,民营企业纷纷进入了风电行业,国家对风电场开发项目制定了资本金占20%的政策,这在国有企业尤其是国有大型企业比较容易做到。但是对中、小型企业和民营企业就很难做到。造成许多民营企业拿到项目后,由于贷款解决不了。不得不转让项目。
由于大部分民营风电设备制造企业规模较小,很难在特许权项目中分到一杯羹。
民营企业在风电开发项目上的作用是:由于大量民营企业的介入,全国各地风电普遍开花。促进了风电的普及。减少运营成本,降低风电发电成本。
民营企业在风电制造项目上的作用是:迅速降低风电设备的制造成本。
4.中国风能工业技术开发, 自主创新与引进技术的关系
风能技术的真正产业化的开发始于上世纪80年代, 由欧洲(主要代表国为丹麦)发展而起。经三十余年的开发,风力发电技术已走向成熟。额定功率从30千瓦发展到5兆瓦;风轮直径从12米发展到126米;塔架高度从15米发展到100米;控制技术由继电控制发展到计算机控制;调节方式由定桨距失速调节到变速恒频;从陆上发展到海上。
当前世界主流技术为水平轴、3桨叶,变速恒频的风力发电机组。
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世界经济的全球化,我国风电技术的开发也从闭门造车很快地溶入到世界技术创新的大潮中。2004年前,我国风力发电的技术开发在科技攻关项目的支持下,自主开发了18千瓦、20千瓦、30千瓦、40千瓦、200千瓦、250千瓦和600千瓦的机组。这段时间技术开发主要以型号开发为主。从2004年底(北京世界风能大会)后,风电的技术开发转向引进技术,消化吸收,自主创新。通过引进759千瓦,1兆瓦,1.5兆瓦和2兆瓦级组,很快走上了与世界先进风电技术接轨。并通过自主创新解决了一些关键部件的技术难题,如齿轮箱、发电机、桨叶、变频器和控制器等。
通过5年的努力,我国已具备自主开发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的能力。这包含整机开发、关键零部件开发、设计认证、认证检测等各方面的能力。
需要强调的是风电技术的提高是基于我国总体工业制造水平的提高而提高。零部件的设计与制造能力的提高是至关重要的。
5.政府应在政策给与从事风能开发的民营企业以积极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