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能是地球表面大量空气流动所产生的动能。由于地面各处受太阳辐射后气温变化不同和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不同,因而引起各地气压的差异,在水平方向空气从高气压地区向低气压地区流动,即形成风。而风能资源决定于风能密度和可利用的风能年累积小时数。把风能转变为机械动能,再把机械动能转化为电力动能,这就是风力发电。因为风力发电不需要使用燃料,也不会产生辐射或者空气污染,世界各国均在积极评估、开发风能。
我国的风能资源极为丰富,绝大多数地区的平均风速都在每秒3米以上,特别是东北、西北、西南高原和沿海岛屿,平均风速更大;有的地方,一年中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都是大风天。在这些地区,发展风力发电是很有前途的。
不过,发展风力发电需要建立风能资源专业观测网,制作中国风能资源立体图谱,开发风能资源数值模拟系统和风电功率预报系统,这些都需要气象部门提供专业的气候服务,为大规模风电并网、电网科学调度和安全运营提供科学依据和保障。
2015年1月28日,中国气象局风能太阳能资源中心公布《全国风能资源详查和评价报告》。根据国家风电发展战略调整,在“全国风能资源详查和评价”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和优化了风能资源评估技术,得到了全国以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陆地70米至100米各高度层上风功率密度达到每平方米 150瓦、每平方米200瓦和每平方米300瓦等不同等级的风能资源图谱和技术可开发量。我国陆地70米高度风功率密度达到每平方米150瓦以上的风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为72亿千瓦,每平方米200瓦以上的风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为50亿千瓦。此成果为全国风电开发的规划和风电场选址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依据,也是我国制定中长期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参考。
气象部门在风力发电中除了扮演“指挥者”的角色外,也在本职工作——预报上下大工夫。风能的准确预报对风能的合理调配利用、电网稳定、商业运营、决策服务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气象部门通过对风电场、风场的预报,结合风电场发电量的情况得到风电场风电量的预报,即风能预报。目前,在68个风电场不断提供观测资料的前提下,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每天可向用户发送这68个风电场订正预报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