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
外资风机制造商的衰败早已经有迹可循。中国风电市场的急剧扩张并未给其带来机遇,反之,2012年,外资风机制造商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已跌至10%,当年最能证明外资风机制造商式微的例子就是亚洲最大的风机制造商苏司兰退出中国市场。
“高价格、对市场反应不灵敏是外资风机市场份额下降的根本原因。”中国风能协会一位专家告诉《中国能源报》记者。
就价格而言,目前同一型号的风机中国产品比外国产品便宜了10%以上。外资品牌为何坚守固定价格?一位外资风机制造商的工作人员告诉本报记者:“企业内部有一套全球定价策略,风机在华定价要考虑品牌、利润、供应商运输成本等,中国区管理层不能直接决定降价。”
更大的问题是外资风机制造商对市场的反应迟缓。
在很多中国风电开发商看来,虽然外资风机制造商有着质量和技术的优势,但却“过于自信”。当中国风力发电市场日趋成熟,机组大型化、机组特色化成为发展方向时,外资却固守其原有的机型,不愿将其大容量机组和技术推向中国市场。当回头准备再去参与大风机与特色风机竞争时,才发现市场已被瓜分殆尽。
“我们需要且喜欢差异化的机型,当风电大规模发展,我们有高海拔、低温型、防风沙、防台风等特殊要求时,外资并不能像本土企业那样灵活地按需订制。”一家国字头风电企业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是,国外设备制造企业的售后服务响应速度慢,风机出了故障,国内企业通常第二天就能赶到,甚至连夜检修,但外资企业远不能做到这一点。一旦维修不及时或者故障部件更换不及时,就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发电损失。”
维斯塔斯中国区总裁博飞亦表示,外资企业市场份额的下降有着不同的原因。“维斯塔斯的主要产品是针对高速和中速风区,但中国装机比任何国家都要快,特别是低风速和超低风速风机。所以我们现在的产品从高、中风速到低、超低风速都必须进一步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