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温州市被国家能源局确定为全国第一批新能源示范城市。
按照新能源示范城市发展目标,今年,我市新能源利用替代能源量需达77.2万吨标煤,其中一个重点就是发展利用风能。
记者从近日召开的全市能源“双控”工作专题汇报会上获悉,未来我市将大力发展风能等新能源开发应用,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实现绿色发展。
我市近海领域风力资源丰富,属于沿海风力资源丰富区,被外界专家喻为有着建设风电场的天然优势,尤其是北麂岛、南麂岛、苍南及洞头东部列岛更是发展风能的黄金之地。近年来,随着我市沿海相继建成一批风电发电站,实现了并网发电,不由得问,我市的风能利用,究竟还有多少想象的空间?风能“吹”出多少新机遇。
风能资源得天独厚
“去年风能提供1146万千瓦时的清洁电能,人均拥有风力发电量86.8千瓦时,相当于去年该县全年用电5.7%。”对于风能的开发前景,洞头县经信局能源科副科长赵典天看好其前景。
“洞头风力资源丰富,把它变成电能特别有意义。”赵典天表示,一直以来洞头是靠海底电缆从陆地电网输电,夏季用电高峰时,即使电网电力充沛,但受输送能力所限,洞头用电常常很紧张。在此情况下,每年的风力电力无疑是“及时雨”。
洞头县风能发电仅仅只是我市开发利用风能的一个缩影。全省风能资源的普查结果显示,温州是全省的风能大户,能利用的风能资源丰富。
数据显示,温州东部滨临东海,季风强盛,年平均风速在5m/s以上,属于我国沿海风力资源丰富区,有着建设风电场的天然优势。据测算,我市陆地风能资源理论储量150万kw,技术可开发量为65万kw以上,主要分布在沿海山区、海岛、滩涂和内陆800米高山等地;其中,全市水深0-50米海域内的风电技术可开发量达580万kw左右,主要分布在洞头、龙湾、瑞安、平阳、苍南海域,可规划实施17个海上风电场。
为发展新能源应用,改善能源消费结构,近几年我市加大了风能开发的力度。截至去年年底,全市已建成风力发电场5座,机组82台,总装机容量6.3万kw发电量,位居全省前列。
靠风用风颇具规模
漫步瓯江口海堤,海面上竖起的成排“大风车”不时映入眼帘,场面蔚为壮观。经过几年的规划建设,海上风电场已经达到一定规模。
这不得不让人遐想,我市究竟有多大的风能开发潜力?
据市发改委能源和环资处工作人员介绍,全市可开发的风能主要集中在近海风能区和内陆风能点。近海风能区指近海水深15米以内的海域以及海岛,主要分布在洞头、龙湾、瑞安、平阳、苍南等近海海域,这些区域风能密度在每平方米200瓦以上,洞头风力发电站都属于近海风能区。内陆风能点主要指一些峡谷和山顶,其风能密度在每平方米150瓦至200瓦左右,如鹤顶山风力发电场。
根据2010年《全省海上风电场工程规划》数据显示,风能密度在每平方米150瓦以上就有开发潜力。根据这一条件,我市近海基本上具备了“捕风捉能”的条件。据市发改委能源和环资处知情人士透露,我市已经在平阳南麂、瑞安北龙等较大的沿海孤岛建立离网运行的小型风力发电机组,利用风/柴互补解决海岛地区的生活、旅游用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