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电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整机制造门槛不高,企业只要购买生产许可证和零部件,很快就可以生产出产品。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却频频出现质量问题,比如齿轮箱、主轴、液压缸出现问题,电机元件损坏问题等等。”周凤起说,风电机组的运行条件是在野外能工作20到25年不出事故,如果质量不过关,就会使国内风机产品失去买家信任,进而失去市场。
寻求有效解决途径
“建立健全风电设备的技术标准、检测和认证体系,推动风电技术进步、保证风电产品质量、促进成本降低,建设大型风能实验设施,支持新产品的实验和检测认证。”这是业界专家寻求风电产业健康有序发展途径时较为一致的提议。
“建立技术标准和开展产品检测认证是保障风电设备质量的有效手段。”中国资源利用综合委员会、可再生资源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李俊峰作为专家中的一位代表曾这样向记者表示。
记者了解到,目前以欧洲风电为代表的国际风电产业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风电机组整机和零部件技术标准,以及涵盖设计评估、质量管理体系评估、制造监督和样机试验等环节的风机型式认证体系,为风电设备制造和采购提供了技术安全保障。
以全球风电产业较为先进的国家丹麦为例。上世纪80年代,丹麦风机制造业蓬勃发展,大批企业踊跃投入,各种技术层出不穷,一时间风电设备市场鱼龙混杂。为保证风电机组的质量和运行安全,丹麦风电场开发商、风机制造商和国家实验室等在政府支持下,研究制定了风电设备标准并开展了产品认证,有效地提高了行业的技术水平,规范了市场,促进了整个产业的健康发展。
记者从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鉴衡认证中心获悉,随着我国近年来大批产品规模化投放市场,在风电场业主和开发商的要求下,部分整机和零部件已经取得了认证。而财政部去年8月公布实施的《风力发电设备产业化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也明确表示将对符合支持条件企业的首50台兆瓦级风电机组予以补助。“必须通过认证”赫然列入了其设定的六项“支持条件”之中。
“认证不仅有助于保证风机产品质量,而且有利于企业加速重组,构建自身研发能力。”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鉴衡认证中心副主任陈雪松如此表示。